收藏 分享(赏)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60575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中“之“的用法一、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 、“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 輮使之然也。 (劝学 ,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代事理,作宾语。 )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2、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 ,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

3、、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 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 可译作 她“. 代老妪. 2. 代物.如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 代土地“. 3. 代事.如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 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 .如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可译作 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之“译作 那样“.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

4、志 .如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 “.这里的 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 “.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 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中的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 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 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 补语的标志 .如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 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如 中的 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 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如 中的蚓无爪牙之利 .

5、筋骨之强“.两个之“ 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 .之“ 字后是定语 .此句可译为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如中的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 “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 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 .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中的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中的 之“. 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 于国“ 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 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

6、了心的了.“ 7. 衬音助词 (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 .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 中的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 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 .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中的 由此观之“. 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 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 .无实义. 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 介之推“.宫之奇“.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 .无义 .如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 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

7、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中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 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 之 1做代词: 一般:第三人称的人、事、物 特殊: (1)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 (2)指示代词:表复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为之说 2做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久之,蛇竟死/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填然鼓之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虽我之死/人之立志/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提宾句的标志:何陋之有/今子是之不察 3做动词:到、往。子将安之 为 1做介词:给、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做动词 (

8、1)做、成为 (2)表判断“是”具为一体/中轩敞者为舱 3表疑问的语气词:何哭为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7表方位 今译为

9、:以 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 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