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之 ”的用法,总结起来不外乎作代词、助词、动词。一、 “之”作代词用,用在动词的后面。“ 之 ”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 之” 字:、夏蚊成雷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择其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二、 “之”作助词用“ 之 ”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之 ”作结构助词 “的”解。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童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分析以上例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物” 、 “趣”、 “洲”、 “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 )时, “之”作结构助词 “的”解。、 “之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童趣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3、)之间时, “之” 不译。、 “之” 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这种情况下, “之”一般用在时间副词的后面。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三、 “之”作动词用, “往、前往”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例子:、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发现“之”的后面都跟了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 、 “广陵”、“蜀州 ”、 “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 “吾”、 “孟浩然”、 “杜少府”,例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 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