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60176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符亮。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

2、,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 , “游好在六经”怀有“猛志逸四海”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 “心念山泽居”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产生背景: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3、、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

4、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 “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表达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虽然我们不能单纯强调作家个人气质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文学创作的影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这一点。过渡:田园诗艺术特色:他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1、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高远超俗的意境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

5、一。文学创作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白描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创作手法,诗人要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人格,审美理想;反应田园风光的文学特质,就必须采用与之相符的写作手法-白描,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在不经意中勾画出来事物的形态,显得十分逼真,他的诗歌笔态清逸,意态丰满,田园的景象形象自然,真切,蕴味无穷。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用白描的手法,但是诗却并不因此而显得肤浅,没有文学欣赏价值,田园风光景物的白描式,使陶诗读起来就像一幅写生画,所画景物的色彩、线条都宛如实物实景。陶渊明的诗风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他善于提炼日常

6、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他的语言很朴素、简洁,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在真实的描写中创造了一种优美又超俗的意境。没有过多地堆砌词汇,没有过多地渲染,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用笔虽少,但并不显得空洞无物,既简洁,又传神,让我们感觉的有真意,无粉饰,不做作,不卖弄

7、。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屋,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到的不只是深巷中的犬吠,树头的鸡鸣,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安宁静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不讲究辞藻上的华丽,粗略几笔则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的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的联想,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方宅、草屋、榆柳、鸡、狗、等无不是常见的生活,无不是易见的事物。2、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的诗作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的勾勒出星斗的形象,表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然而事实上他的诗并不是没有锤炼和推敲的,而是高度的提炼之后显出的平淡

8、自然,从这一角度看他在此的提炼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高的造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境美,其韵味醇厚而又自然宁静。他的诗常常取自自然和平常的生活,但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之笔,却又无处不透露出诗人细巧的心思:取景,山水田园远近相依,既有草庐村舍,又不乏自然之美;记事,家长里短有情有趣,既有田耕之乐,又充满生活气息。这是陶渊明的生活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的所感所悟,一切顺其自然的娓娓道来,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表现的正是他写作的初衷。他创作只是自娱,而并非娱人,不为时论所写,颇示己志,他爱的是自然,自然也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正如宋人黄

9、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萧统陶渊明集序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黄庭坚说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点。他的诗诗人把所见所闻巧妙组合,呈现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 ,表现自然,毫无矫饰。这即是陶渊明是的语言特色,也是艺术风格的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很难找到惊人的语句,都是质朴的语言,与生活口语想接近,读起来亲切悦耳,趣味盎然,平淡中淡

10、化了诗歌与读者的界限,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诗歌的佳境当中。三:情、景、事、理的浑融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往往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让平实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紧密结合起来。陶渊明写景并不追求形似,叙事也不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交融,对人生彻悟的心境,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除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仲夏堂前林荫,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他诗中常出现的青

11、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即是客观的又是体现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即是具体的又带有隐士的理念.且看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闻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就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已与南山融为一体,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心里构成天真美妙的风景,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于是“诗缘情而绚丽”陶渊明的诗的魅力在于其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语言创作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和平,少有激荡与眼睛冷静的

12、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平凡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这里,从而实现田园诗的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总体而言,陶诗的境界都比较完整,胜在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非一字一句吸引人,创作出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的重要特色。陶渊明的诗善于白描的写作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不描摹舞台而以写意为主,很多诗中出现的古松,秋菊,白云,归鸟,都具有象征的意义,表现诗人的自身品格和情感,陶诗还长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音,表达两位一些人生哲理,情境理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田园诗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艺术成就主要表

13、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渊明诗歌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诗是陶渊明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因此他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在此之前,山水题材已进入到诗歌之中。曹操的观沧海中就有对山水的描写,但他是从观赏自然的角度写出的。他们只不过是登临游赏而兴吟咏,有的是助兴己怀,有的是借以悟道,都不是真正的生活于其中,没有与自己的观赏对象融为一体。而在陶渊明笔下,田园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灵性。他在这里种豆、除草、灌园、获稻、摘蔬、饮酒、出游、交友、读书、弹琴、赋诗,感到乐在其中。他不是田园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其中的一员。二、陶渊明诗歌行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平淡自

14、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形成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朴质。这与他的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陶渊明提倡躬耕,并亲自实践。他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与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思想中最光彩的成分。陶渊明不仅长期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人生所归,归向于道。但不管归向什么道,首先要吃饭穿衣。所以经营衣食是归道的起点,躬耕劳动是实践自然之义的开端。世人视躬耕为拙,同时仕相比这确实拙,但他宁可坚守这个拙而不肯取朽。他在诗里一再歌咏自己的劳动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

15、归园田。 ”“代耕本非望,锁业在田桑。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 “晨兴利黄秽,戴月荷锄归。 ”在劳动中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同时,又与诗人在表现这些内容时所运用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密切相关。写诗既然是为了“自娱”而非娱人,就会写自己喜爱的生活内容,就用不着雕饰,所以陶渊明写诗与其做人一样“忘怀得失” 。宋人严羽说:“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从美学角度看,平淡自然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不易达到的美。总结: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无数具有

16、进步思想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入化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在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受到他的艺术熏陶。李白说:“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相茂不可到处。 ”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其骏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可见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经过历代诗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

17、田园山水诗派。使山水田园诗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蔚为壮观的一大主流之一。历代“拟陶” 、 “和陶”相沿成习,佳作不断,名家辈出,陶渊明不愧为我国杰出的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

18、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与归隐,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封建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即使退隐以后,也并未忘情政治,心情并未真正平静下来。他的诗文,平易朴实,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语言真切,朴素,简洁,明确,通俗而精练,深入浅出,在当时崇尚雕琢,追求形式,骈俪盛行的时代,他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创作出的那些质朴优美,生动活泼并富有情韵的作品,具有非常进步的意义。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