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258301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 要】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年少时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他怀着“大济苍生” 的愿望,曾经为实现“ 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花费了十三年的青春,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最终陶渊明辞官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过着长久隐居清闲生活,开始大量的田园诗歌创作,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

2、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得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渊明的田园诗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他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他写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作了铺垫,从而奠定了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朽的地位。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使自己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在平淡的

3、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更反映了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诗歌的形象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使平凡的素材、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在这个意义上,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去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1高远的理想和真淳的志趣1.2躬耕的生活体验1.3清贫的田园状况1.4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感受2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2.1情、景、事、理的浑融的一体之美2.2平淡中见绮丽的冲淡之美2.3语言平淡朴素、富于韵味的纯净之美2.4笔法清新的自

4、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

5、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

6、。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

7、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1.1高远的理想和真淳的志趣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8、;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

9、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使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 一样的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领略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 ,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 、“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 “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 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10、,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 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 ;也有天伦之乐: “亲戚共一处

11、,子孙还相保”。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1.2躬耕的生活体验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

12、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渊明认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到。诗

13、里写到劳动的艰辛,写到一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14、但愿长如此,躬耕非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

15、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1.3清贫的田园状况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归园田居第四首说:“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 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

16、 , 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乞食说: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1.4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感受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17、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也揭露仕途的险恶、社会的腐朽黑暗。此类作品有述酒:“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嶽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朱公

18、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借用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依旧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陶渊明性嗜酒,饮则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饮酒 二十首以“ 醉人 ”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同时也将自然景象融入作品中以明喻事理。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

19、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 ”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人人参加劳动:“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

20、长丝,秋熟靡王税。” 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 ”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 不知有汉” ,更“无论魏晋” ,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我们肯定桃花源,主要是肯定它的批判性。在这里“桃花源不只是隐士的天地,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 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 ”对后世的 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他的 “秋熟靡王税”的大胆设想,对历代文人创作揭露封建剥削、赋税征徭的作品很有启发。清初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21、人各得自利也。”(原君)主张为了全体人民的福利,取消君位,这种思想和陶渊明的思想是相通的。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 桃花源” 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2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

22、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 ,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又说:“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2)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

23、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3)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 ,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

24、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一个普通的“翼 ”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2.1情、景、事、理的浑融一体之美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还注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

25、生悟明彻底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非与是,只是写出他自已心胸中的一片天地。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小嫌他们庭荒芜重返旧草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

26、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27、,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 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

28、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 、“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陶渊明诗中的“理” 不是抽象的 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

29、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 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杂诗其二)“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 其一)“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 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饮酒 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2.2平淡中见绮丽的冲淡之美陶渊明田

30、园诗的冲淡之美的境界是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所说的:“ 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也还有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4)说此类诗写得慷慨激昂,豪情迸溢,表现诗人豪迈诗风的一面。另外,陶诗也有磊落不平的悲愤;如杂诗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也有忍饥抱寒的愁苦之音;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沈德潜说:“陶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

31、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 (5)。陶渊明自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之神释,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宝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 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淡 ,” (6)。人们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表浓厚韵味;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旖旎。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

32、炊烟、山气,飞鸟等一切如实说来,本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韵味无穷。然而,平淡之中可见旖旎。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 ”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 ,“悲风爱静夜”, “春秋多佳日 ”,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

33、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 ”字

34、,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归园田居 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7),十分精辟。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8)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

35、获骋。” (杂诗 其二)“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和郭主簿其一)“ 待” 字、“掷”字、“贮” 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

36、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2.3语言平淡朴素、富于韵味的纯净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平淡朴素关系很大,且读起来琅琅上口。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 ”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了田园诗平淡自然

37、的风格。然而,倘若仅仅朴素,决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虽然这里呈现的是一幅和平的农作图,但实际上只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再读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抒发

38、了诗人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 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2.4笔法清新的自然之美陶渊明刻画的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却又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 “见”字表明是在作者才采菊的时候偶然见到,并不是去刻意的描写山的出现,也表现了作者心境悠然地创作。 陶潜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而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又融化在了诗歌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生机,

39、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不妨分析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先描写了身居田园的生活中的事物,包括旷野,深巷,柴扉,尘室再回到眼前的事物描写田野中的耕作,与身边农民的深入接触。即使与他们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也不乏底层阶级交往中点点的温馨。整首诗紧紧围绕着田园的生活,并把自己的感受也融入到了诗中。因此清新自然且细腻的描写是田园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

40、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 为诗之根本准则” 。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华历史上的瑰宝,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也直接地影响了唐代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诗的创作风格。在陶渊明的笔下,田园与劳动第一次在文人作品之中变得有意义,而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则更丰富多彩。 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

41、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注释: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 4 版.第 2页2饮酒序.陶渊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6 版.第 4 页3溪诗话.黄彻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4 版.第 46 页4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人民大学出版社 1973 版,第 172 页;5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版,卷上第 161 页;6朱光潜诗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2004 年版,第十三章 293 页;7与苏辙书.苏轼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年第 3 版.第 9 页8论诗绝句.元好问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3 版.第 11页参考文献: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李文初 .陶渊明论略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3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邓安生 .陶渊明年谱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5袁行霈 .陶渊明 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