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码摄像机如何使用附加镜头纵横谈与数码相机一样,数码摄像机使用附加镜头,同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拍摄并实现各种特殊的拍摄效果。由于DV 原有镜头是一个不可更换部件,DV 要想使用附加镜头,只能将其安装在现有的镜头前面。DV 用的附加镜头虽没有相机的种类多,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 DV 的附加镜头的品类也是非常丰富的。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常用的 DV 附加镜头UV 镜 UV 镜其实就是紫外线滤镜,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作用: 第一是防止紫外线。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波长为 200 400 纳米的射线,它也是太阳光中波长最短的一种,这种射线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它却可以使胶卷等感光材料发生感光现象
2、,降低了被摄图像色彩的鲜艳程度。这个时候我们用一块 UV 镜就可以过滤掉这些紫外线,减少透射到感光材料上的蓝紫光波,使远景清晰,提高远景色的反差及色彩饱和度。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高原,紫外线极其强烈,加一块 UV 镜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是保护 DV 镜头。由于大部份 DV 的镜头都暴露在外面,因此很容易被灰尘、水滴、油污或手指印等所污染,这就需要我们频繁擦拭镜头,而 DV 的镜头是非常娇贵的,一但造成镜面磨损是难以恢复的,这无疑会严重影响画面的清晰及质量,另外在平时使用时不小心的碰撞与异物的接触,都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加装一片透明的 UV 保护镜片在镜头的外面,可保护镜头不会直接受到污
3、染或损伤。在另外一些特殊场合,例如水边、湿气很大的空间里、突发事故现场、尤其是在恶劣的拍摄环境或风沙天气中,由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导致镜头的污损,这时配一块 UV 镜可以很好的保护镜头,拍摄完毕只要好好擦擦 UV 镜就可以了,而不用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去擦那块昂贵的镜头啦!UV 镜可以说是使用最广的一种附加镜头了。可现在对它也有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 UV 镜往往就是一个玻璃片,只不过透光率高一些罢了。从理论上讲,UV 镜应该可以滤除紫外光,以便在强光下对镜头形成保护。但是如果滤除紫外的能力太强,那么往往也会随之屏蔽掉一部分可见光,降低了镜头的入光量。而且,紫外光一般也不会强到影响 CCD 感
4、光,或者损坏 CCD 的地步。所以 UV 镜的这个作用的意义似乎并不太大。当然不管怎么说,如果要将镜头长时间地对准太阳拍摄就另当别论了。据一位老手讲,家用的DV 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加 UV 镜,一些电视台里的十几万的机器都没加呢。呵呵!真是公家的东西没人爱,不过家用 DV 可是自己的哟!其实,目前大家使用 UV 镜最大的作用在于防止镜头的污染和意外划伤。特别是 DV 不同于照相机,它是连续工作的,拍摄时间很长,所以对镜头的保护就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恶劣的拍摄环境或风沙天气中。 对于一些 DV 加装 UV 镜还存在着一个难题,就是加上 UV 镜以后就没有办法再盖上镜头盖,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能
5、盖上镜头盖,就用刀、锉等工具把镜头边上的螺丝锯短,这样就可以既加上 UV 镜,又盖上镜头盖了。不过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风险的,这么贵的东西,万一失手可就惨了。第二种方法就是摄像时加上 UV 镜,平时就摘下 UV 镜,盖上原装的镜头盖,虽然有些麻烦,但这毕竟没有风险嘛! DV 与 UV 镜可以说得上是形影不离,UV 镜一般都是随机购买的,然后拧紧在镜头的前端。 目前生产具有 “ 滤除紫外线的 UV 镜 ” 功能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难点在于欲滤除紫外线,其镜片就要发黄;而镜片绝对无色透明者,其滤除紫外线的效果又会相对降低。因此, 挑选 UV 镜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要高,最好要用带多层镀膜
6、的那种,这样对于成像质量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普通窗玻璃做的 UV 镜逆光拍摄时更容易产生眩光。UV 镜的选择要看口径大小,购买时依照镜头上标示的口径的大小如 37mm 或 30mm 购买,要注意和自己的数码摄像机相配。千万不要购买那种价低质差的产品,因为劣质 UV 镜不但影响长焦变焦镜头对焦,也不能起到阻挡紫外线的作用,严重影响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使焦点偏离,造成影像模糊不清。另外一个就是在银色和黑色之间做出一个简单的色彩选择。偏振镜 要了解偏振镜首先需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偏振光。 摄像离不开光线,光又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向任何方向振动。一般情况下,自然光在各个方向上振动是
7、均匀分布的。当被摄物为非金属并且有光滑表面的时候,在一定的自然光照射角度下,其反射光除向各个方向振动均匀分布的自然光外,有部份集中在一个方向振动的光波,这部份光称为偏振光。这些含有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光线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进入摄像机后形成影像。当我们观看这些拍摄成的画面时,很多时候会发现画面中的这些由偏振光形成的眩光破坏了画面的完善性。例如我们在拍摄橱窗中的主体时,由于玻璃的反光 (偏振光)导致橱窗中被摄主体不清晰;某些角度拍摄的花卉的绿色叶子发灰,发白;在风光摄影中,拍摄的蓝天不够蓝,水面有很难看的反光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偏振光对摄影是有害的。那么如何解决偏振光对摄像的影响呢?我们可以加装一片偏
8、振镜来解决这个问题。偏振镜是一种附加在相机镜头上的可消除或部份消除偏振光的附加镜。偏振镜一般是用经碘浸染加工过的聚乙烯醇膜,胶合在二片平板光学玻璃之间制成的。它能让与其偏振方向同向的线偏振光透过约80的光强,而与其偏振方向垂直振动的线偏振光则只能通过不足 1。偏振镜镜面颜色接近黑色,镜片外缘可转动。它由镜片主体和一个与其相连并可以旋转的后座框组成。镜片主体由极细的水晶玻璃组成光栅。旋转时,此光栅将阻挡那些与它不平行的偏振光线。因此,偏振镜能够控制和选择一些记录在胶片上的与它平行的反射光(此反射光为偏振光)的数量。偏振镜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附加镜头。它的作用就是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偏
9、光镜在黑白和彩色摄影中均能使用 ,因为它能减弱光线亮度,所以其外观呈灰色。偏振镜常用于以下场合:消除或减弱光滑物体的表面反光;使天空色调变暗;两片相叠代替中灰滤光镜;以及提高彩色影像的饱和度 ,提高反差 等等。例如在拍摄水面或玻璃橱窗内的景物时,可利用偏光镜消除表面的反光,使用时转动镜片外缘,直到看不见景物表面的反光。还有在艳阳高照的海边或室外,明暗反差很大,可利用它来降低亮度过高的部份,让画面的明暗部份获得适度的平衡。 虽然偏振镜是数码摄影中最有价值的滤光镜,但也不是万能的。偏振镜在去除大面积反光的时候,也改变了画面各个部份的光比,所以用偏振镜拍摄的画面的色调会有一些变化。对于有些场景,是否
10、用偏振镜,就要看个人的具体需要了。当反光高光占画面比例较大时,用偏振镜后会对画面其他部分的色调产生影响;如果所拍摄的场景中反光高光占画面比例较少时,则会在画面其他部分的色调基本无变化的情形下,提高局部的色彩饱和度。在某些照明条件下,偏振光含量非常少,此时用偏光镜不会起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光路中光学镜片的增加,会对画面的画质产生负面作用。同时由于偏振镜有转动部份,厚度较大,容易形成暗角现象,需要在使用中加以注意。 偏振镜有很多种。按照装置方式可分为嵌入型与外装型;按工作原理分为线偏振镜(P L)与圆偏振镜(CPL),因此要根据摄像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偏振镜。 在这些偏振镜中,最常见的是一般外装型
11、线偏振镜(PL) 与圆偏振镜(CPL)。偏振镜一般由两部份组成,后部带有螺纹与摄像机相连,前端有滤镜部份可以旋转,通过改变旋转的角度来减少偏振光的通过。其工作原理可简单理解为:被摄物反射光中的自然光与偏振光在进入镜头前,在 PL 的作用下,有害偏振光被“滤除”,自然光部份通过并被“改造”为偏振光,进入镜头的光线实际为偏振光;反射光在 C P L 的作用下,偏振光被“滤除”, 自然光部份通过并被改变为偏振光,然后偏振光再“圆周旋转”一下,“摇身一变”又成为自然光,进入镜头的光线实际为自然光。所以,CPL 要比 PL 更复杂一些,这也是二者价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CPL 的价格要更高一些。PL 与
12、 CPL 的差异可简单理解为:无论何种光线透过PL 之后的光线为偏振光,透过 CPL 之后的光线为“自然光”。很多摄像机中的测光、聚焦组件有非金属反射面,显然如果进入镜头的光线为偏振光时,可能使测光、聚焦失准。为克服这个缺陷设计了 CPL。通过 CPL 的光线虽然仍是偏振光,但光的偏振方向会在传播中不断变化,相当于“自然光”, 因此也就保证了摄像机的测光、聚焦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选购偏光镜中发现,很多商家销售人员分不清楚 PL 与 CPL, 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判惭一下。把偏振镜靠近眼睛,观察非金属场景反光,转动偏振镜到某个角度,反光会减弱甚至消失;把偏振镜反过来作同样的实验,PL 会看到同样
13、的结果,而用 CPL 观察的场景则基本没有变化。 偏振镜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把偏振镜直接安装在摄影机镜头前端,一边徐徐旋转偏振镜,一边通过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观察被摄景物中的偏振光源,直至其消失或减弱到预期效果时为止;也可将偏振镜先直接放在眼前,边取景边旋转偏振镜,直至偏振光消失或减弱到预期大小为止。然后在偏振镜方位保持不变(即偏振镜边缘上的标志所指示的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偏振镜平移,套在摄影镜头前端。此后摄像机不可随意改变拍摄方位,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偏振镜的偏振方向。 广角镜和增距镜 由于 DV 不能像照相机那样随意更换镜头,所以它的镜头变焦能力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被限制死了。虽然现在 DV
14、 的变焦已经达到了 10 倍甚至更多,但是有的时候却仍显不足。那么在不能更换镜头的情况下,就只能利用附加镜头来增加它的变焦能力了。这也正是广角镜和增距镜的用途。一般的广角镜可以使得焦距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而增距镜也可以使得焦距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常都是两倍的,虽然也还有倍率更高的增距镜和广角镜,但是在一般的拍摄中,两倍已经足够用了。不过由于附加镜头会导致光线的损失,所以数目是越少越好。 1外接式广角镜 一般 DV 镜头的视角都比较窄,通常,标准镜头的覆盖角度为 47 度左右,它能提供一个我们习惯的传统绘画的透视关系。然而,任何一个三维物体被记录在两维平面上时,必然会产生变形。当镜头的覆盖角度
15、扩大时,透视的延长线越来越厉害地向地平线会聚,由于近景变大,使纵深感得到加强。角的变形、透视夸张和景深增加这些效果,都会使摄像的效果更加富有创意。另外,在狭小的室内或有限的空间里,想要拍摄一个完整的全景画面实际上有它的困难,因此一般原厂都会制作一些可供搭配的外接式广角镜,供消费者选购,以加大摄像机镜头的视角角度。 综上所述,广角镜应在以下情况使用比较合适:( 1)拍摄时地方狭窄,又无后退之路,却要拍下很多人物或景物时使用广角镜。(2)需要增强透视效果时,如前方景物较大,远方景物较小,用广角镜可使图片的深度感觉较之标准镜头来得大。(3) 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广角镜头。 2外接式增距镜
16、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这时候可以使用更大的变焦倍数,在镜头前面加增距镜就可以实现。增距镜也称为倍增镜,增距镜安在机身与标准镜头之间, 它能把摄像机聚焦深度提高若干倍 ,从而达到拉近并放大景物的效果 。增距镜的优点是价格低,重量轻,缺点是降低了成象质量。比如使用一个两倍的增距镜时,远来的标准镜头的口径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两倍,所以拍摄时,光圈指数应该相应地降低两倍。 增距镜不能单独成像,但它适配主镜头后,能扩大主镜头的使用范围,拍摄出不同视角及不同影像放大率的画面。增距镜的适配,增加了摄影镜头的焦距,又基本不影响主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所以,增距镜与主镜头所组成的光学系统的最近对焦距离值
17、,一般比相同焦距的定焦头要近得多。 数码摄像机一般机身很小,光学变焦镜头的范围做得就不是很大,当需要照远处的景物时 ,就需要加装增倍镜头了。如果你手中的摄像机光学变焦倍数在 20 倍左右,除非特殊需要,一般家用就没有必要再配增倍镜头了。 增距镜若按生产厂家来分,可分为通用型与专用型。大多数独立镜头制造厂家生产的属通用型适用于各种中长焦镜头,价格一般比较便宜。而 DV 制造商生产的专用型增距镜效果会更好,但售价较高。 适配、使用增距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无论光学性能如何优异的增距镜,对成像质量终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反差与清晰度 )。对于像质要求较高的朋友,最好选择专用型。 (2)增距镜会
18、使主镜头透光能力成倍下降,像平面处的照度也随之明显降低。因此,适配增距镜后的摄像系统不适宜低照度下拍摄,一是取景太暗,聚焦困难;二是容易使所摄图像感光不足。 (3)增距镜会使光通量造成一定的损失,如二倍增距镜会损失二挡光圈值,在光线不太明亮时,建议尽量使用三脚架。 (4)在使用增距镜拍摄的过程中要屏住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先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少许,然后再屏住呼吸。因为增距镜拍摄时手的细微抖动对画面的影响极大,所以应该尽量利用周围的物体,如树、栏杆、桌椅等来支撑身体; 广角镜和增距镜相比较,建议优先购置广角镜。因为它可以帮肋你在一些局促的空间里进行整体的拍摄。比如,在一些商品的展览会中,由于参
19、观的人非常多,在人堆儿里拍摄就特别困难。近了可能照不到展品或展台的全貌;远了又被别人挡住了视。这个时候装上广角镜头就很容易了。再如,节假日里在家中亲朋团聚,摄像时受到屋内空间的限制,如果不装广角镜的话,即使退到墙边也很难把画面全部扫入摄像机。而与之相比,增距镜的主要使用方面则是特写。比如要拍摄远处的一只鸟,就可以使用焦距很长的镜头,让拍摄对象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清晰的纳入视线。不过由于摄像机毕竟不是照相机,这么长的焦距很难保持稳定,所以对于 DV 来说,还是广角镜更加重要一些。 购买广角镜和增距镜,首先要注意镜头的型号,对于这类附加镜头来说,两个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是口径,显然不同口径的 DV
20、光学镜头需要配备相应口径的广角镜和增距镜;另一个则是倍率,也就是广角镜、增距镜对 DV 焦距所起到的作用。在广角镜的倍率上有分 X05、X07 倍率等等,数值愈小表示视角角度愈广,但是过于宽广就会造成画面变形,这一点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 目前市场上面有两大编号体系,即松下和 SONY: 松下广角镜的型号标准是口径在前,倍率在后。如松下 4307 广角镜,表示适合 43 毫米口径的镜头,把拍摄物变为原来的 07 倍,相当于拍摄范围增大为原来的 107 倍。而倍率大于 10 的则是增距镜。如松下 4314 广角镜,表示适合 43 毫米口径的镜头,把拍摄物变为原来的1.4 倍,如果原来最大是 10
21、倍的变焦,这时候就可以达到 14 倍的效果。而 SONY 则正好相反,它的镜头型号倍率在前,口径在后。如 SONY0637 广角镜,表示适合 37 毫米口径的镜头,把拍摄物体变为原来的06 倍,相当于拍摄范围增大了 10.6 倍。如 SONY2037 则表示 2 倍的增距镜,表示适合口径是 37 毫米的镜头,把拍摄物体变为原来的 2 倍,如果原来是 10 倍的变焦,这时候可以达到 20 倍的效果。索尼2.0X 的增倍镜结合索尼 20 倍光学变焦的机器,相当于有 40 倍的变焦倍数。 滤光镜 滤光镜,顾名思义就是滤掉一部分光线的镜头。由于光的特性是由强度和频率这两个要素决定的,所以滤光镜也相应地
22、分为两种:频率滤光镜和强度滤光镜。其中,频率滤光镜又叫滤色镜,因为光线的缤纷色彩正是由其不同频率造成的。强度滤光镜包括天光镜;而频率滤光镜 (滤色镜) 则有橙色滤光镜、黄色滤光镜等等。不同颜色的滤光镜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 小贴士:唯美意境图片分享社区:http:/www.m 1滤光镜的作用 总体归纳起来,滤光镜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表现云天 室外的摄影活动大多数离不开对天空的表现。蓝天白云或绚烂云霞往往能使普通的风光片增色生辉,即使是在日常拍摄中,白云蓝天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绝好背景。 为了表现蓝天白云,可加用黄滤色镜。它对蓝天和白云的光线具有吸收作用,但对于蓝天中的蓝、紫光吸收阻止较多,
23、使其呈现出较深的暗灰色影调;而对白云的光线则吸收较少。这样,白云在暗灰色的天空中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如果用橙、红滤色镜来表现云天,虽然可以使蓝天更暗,白云更突出,但是却往往会给人一种不自然的失真感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宜用红、橙滤色镜来表现蓝天白云,除非是要创造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2) 校正色光 有时用黑白胶片在灯光条件下拍摄,由于灯光中红、黄、橙色光过多,蓝、紫色光太少,可以根据需要加用蓝滤色镜吸收过多的红、橙色光,以相对弥补蓝、紫色光的不足。而在拍摄红花绿叶时,加红滤色镜,则花明叶暗;加绿滤色镜,则花暗叶明。在彩色摄影中,为了使景物的各种颜色都能够在彩色感光片上达到色彩平衡,常常选
24、用能起到校色作用的滤色镜来校正色光。 (3) 消除尘雾 在自然界中,大气层里充满了大量的极细微的尘料和水蒸气,并形成尘雾。日光中的蓝、紫光线透过这些尘雾时,被大量散射,使得远处的景物呈现出一种模糊朦胧的状态。距离愈远,模糊的程度也就愈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远处的景物,由于感光胶片对尘雾中所扩散的蓝、紫光线极为敏感,那么拍摄出来的影像就不会特别清晰。 此时,就需要选用一些能够吸收和减弱蓝、紫光的滤色镜。一般来说,色泽较深的黄、橙或红色滤色镜,都可以吸收尘雾散射的蓝、紫光线,使得远处的景物清晰成像。 (4)剔除颜色 在拍摄有色物体时,如果需要将其中的某一种颜色剔除或减少,可以选用与这种颜色相同的
25、滤色镜。这种颜色大量通过滤色镜,在照片上就表现为白色了。这样,就达到了剔除该颜色的目的。比如,拍摄被某种颜色所污染的物品时,只要加用与污染色相同的滤色镜,就可以剔除这种颜色,获得满意的效果了。(5) 调节反差 由于感光片对光谱中各种色光的感色性能存在差异,景物的不同颜色,通过曝光之后体现在影像上的灰阶特性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反差不足或反差过强。而在摄像中有时为了对景物的某一部分颜色加以调节,使它体现在照片上的影调能够得到加强或减弱,就需要选用适当的滤色镜来增强或减少这部分色光的通过量。 在冬季拍摄带有蓝天绿树的雪景时,白雪与蓝天、绿树的反差极为悬殊,如果加用浅绿滤色镜,即可获得反差比较协调的
26、效果;在拍摄黄底红字的物体时,加用只能通过黄色光的绿滤色镜,能使黄底明亮,红字发黑,字迹更加突出。反之,如加用红、黄色光均能通过的橙、红滤色镜,就减弱了反差,使黄、红两色均呈浅灰色,字迹就不太明显了;在阳光下拍摄人物肖像时,为了调节人物面部亮度与天空亮度的反差,常加用黄滤色镜,以获得正常之影调。 (6)特殊效果 在室外强烈的日光下,加用深红滤色镜,可以获得月夜的效果;而如果将深红滤色镜与偏光镜合起来使用,则能够进一步加强夜景气氛。在电影中拍摄外景时,常用此法来创造室外的夜景效果。 (7)降低亮度 在一些光线过分明亮的环境中,如海滨、雪地、沙漠等场合,尽管曝光组合已达到极限 (即入光量已经最小),可仍然无法做到适度曝光。此时,为了使景物的亮度适应曝光组合,就需要选用能够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将景物的亮度普遍降低,达到曝光所需要的亮度。有时候为了降低天空或背景部分的亮度,常采用半截中性灰滤光镜来局部降低亮度,而地面景物的亮度却保持不变。这种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在电影拍摄中是必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