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卫星比武教学设计占城镇大占城小学 师献政教材简介:卫星比武是语文出版社 S 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各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卫星比武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通过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先交代了同学们观看电影,接着通过电影介绍卫星发射情况以及卫星的数量、种类,引起下文。然后通过电影着重介绍了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最后总结全文,讲各种卫星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介绍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让学生了解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
2、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悟”出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2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虽然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真正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很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不但被动,而且获取的知识量也小,很难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将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根据卫星的功能和的特点,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推
3、广应用。 教法学法卫星比武这一课课文较长,但整体较为简单。整个教学过程是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总结学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卫星比武五个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出示这种卫星的名称,后写形状特点,再讲功能。自述本领。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卫星?请大家根据自学的内容说一说说,教师板书(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 教师出示“卫星名称、特点、功能”的表格,指导学生学习侦查
4、卫星,填写表格。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其他四种卫星,各小组各选一颗卫星进行学习、边读边展开讨论,在书上划下相关词句。 请学生逐段读课文,读一段说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合作填好表格、通过表格进行对比、巩固各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布置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选择某种卫星比武用自己的话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师生评议。教学过程9.卫星比武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3、在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习作方法。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难点: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和启发学生有创造性的表演。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3 分钟)同学们希望登上太空,去太空中看一看吗?本节课老师就领着大家登上长征三号火箭,去太空中看一下,了解一下太空的秘密。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观看视频)原来天空这么的神奇,有卫星在绕着地球飞行,其实太空中的卫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板书课题)9.卫星比武二、检测预习(3 分钟)昨天大
6、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 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1.炽烈 轨道 飓风 船舶 敏捷 通讯 辐射 勘测 兴致勃勃 分门别类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各显神通 2.本篇课文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挑选学生回答)三、整体感知(6 分钟)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本篇课文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快速朗读课文并解决以下问题。(课件 5)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
7、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四、展示评价(15 分钟)1.挑选学生回答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卫星。2.挑选学生回答 4-8 自然段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教师指导这几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3.多媒体出示卫星图片及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内容。(课件展示)人造卫星 名称外 形 特 点 功 能侦查卫星 身插双翅,形似大棚 搜集军事目标,拍摄飞机、潜水艇、坦克、大炮气象卫星 扇动着双翅,慢慢悠悠的飞行 拍摄云图,准确地将云图发给地球,预告台风、飓风的信号导航卫星 像一只悬挂的宫灯 为船舶、潜艇、飞机导航通信卫星 身上贴满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 的天线装置敏捷地把地面上发出来的各种信息,
8、准确无误地转发出去资源卫星 挺着一个大肚皮,捧着各种照相机和其他仪器把得到底信息加以整理,分类发给用户,人们利用它们勘测矿藏、捕捞鱼虾5、拓展训练(约 5 分钟)1.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这句话中的“约莫”是什么意思,还能不能换成其它的词语?2.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宛如”一词什么意思,它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你来找一找。3.后来,银幕上又接连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卫星。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这一句使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9、你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句话吗?六、小结以文带文我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对卫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这些卫星为什么能在天空中持续飞行而不降落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阅读文章卫星为什么会飞。卫星为什么会飞人造卫星为什么会飞出地球呢?我们知道,无论你把足球踢得多高,它总是要落回地面的。飞向几公里高的炮弹,早晚也是要落到地球上来。踢向天空的足球,射往高空的炮弹,为什么不能一直飞向高空离开地球呢?原来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跑不出它的引力范围。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环绕地球运转,而长久不落下来?因为人造卫星和飞船发射出去以后,它以特别大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转,抵挡住了地球对它的引力向
10、心力的作用,使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而不能使它们落回地面。那么,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而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呢?根据科学家计算,每秒达 7.9 公里,并且从水平方向抛出去,就能使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转。这个速度叫环绕速度,也叫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小于这个速度,它就会被地球引力拉回来。不过人造卫星受到地球外围稀薄空气的阻力,速度会渐渐减慢,最后坠入稠密的大气层,受到空气摩擦,发生高热,就要烧毁。如果以每秒 11.2公里的速度飞上天,就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或者飞向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去。每秒 11.2 公里的速度,是物体能够脱离地球的速度,所以叫脱离速度,
11、也叫第二宇宙速度。如果要飞离太阳系,到其他恒星世界去,那么速度必须达到每秒 16.7 公里。这个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都是用火箭把它携带到天空中去的。要达到每秒 7.9 公里的高速度必须使用多级火箭。火箭是靠往后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前进的。气体喷出得愈快,火箭前进的速度也就愈快。要达到很高的飞行速度,除了要求有很高的喷气速度,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火箭在飞行中随着燃料的消耗,减轻在继续飞行途中的重量,大大提高飞行速度。这就是采用多级火箭的方案,现在发射的人造卫星,就是用多级火箭将它们带到空中去的。多级火箭是把两个以上的火箭,
12、头接尾,尾接头地衔接在一起。当最末尾那级火箭燃料用完以后,它就会自动地脱落下来,接着第二级火箭立即发动;第二级火箭燃料用完后也自动地掉下来,接着第三级火箭发动起来这样就会使装在最前一级火箭上的卫星达到每秒 7.9 公里以上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或飞出地球去。思考:1.卫星为什么能绕着地球飞行而不落下来?2.人们是如何解决火箭重量问题来提高运行速度的?教学反思上完这一节课后,我的感受很多,要想上好一节课,学生一定熟读课文,教师也要吃透教材,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必须做到:.创设情景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
13、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当然,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说说我们生活中都用到哪种卫星,很容易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热情地参与话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孩子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正面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喜欢说话的同学,扮演一种卫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特点及本领。 能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来说
14、,而且说的很流畅,表演完了,赢得同学们的掌声。3.小组合作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先分好组,在小组内推选出大家认为表达好的的同学进行介绍,其他同学作补充,畅谈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自己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比赛竞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敢说、爱说的可喜状态。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较好地培养了小组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不过,这节课里学生都在老师的“牵”下学习,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情绪虽然很高,但是与那种“自己想学”的学习情绪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言尽
15、量地精彩,让学生在教师准确的、精彩的语言里去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那些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无限想像。还有,这节课的“品读”过少。学生通过了精读、精析的过程情感已经上来了,但是我没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导致品读没有进行,学生的情感只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没有升华。尤其是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不同的卫星时,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短,尽管有个别小组学完了,有点流于形式,学生交流自己学到的不同的卫星的形状和作用时,我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朗读渗透,好像变成每个小组只关心他们那一小组学习的那颗卫星了。在这堂课中我的评价过于单调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后我会更加注意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课堂资源,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每一次上完课总会有些遗憾,但我想这也正是我的进步。愿这种进步永远伴着我,愿这些遗憾一直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