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559522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X 页数:121 大小:9.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政部,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二、难点: 1、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教学内容】,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三、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与党的思想路线,我们每天都在思考

2、,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 请同学们思考,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程导入,(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主体: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客体:认识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中介: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纵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客体、中介,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

3、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实践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关系中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主要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中国哲学中

4、,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有:行先知后说、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这些学说本质上都属于朴素认识论的范畴,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一、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教学案例,敲酒桶的启示 在奥地利南端,

5、 有一个名叫格拉兹的旅游小镇, 小镇上有个男孩,名叫奥廷布里加。 他的父亲是镇上的一个店主,酒店的位置好,生意特别兴隆。 小奥廷布里加为了店里能接待更多的客人,经常帮忙干一些事情。1722 年的一天,奥廷布里加又同小佣人一起去库房抬酒桶。 佣人和往常一样,拿一根小木棒在桶上敲打一阵,并且一边敲打一边侧耳细听。 奥廷布里加问他,为什么每次搬酒桶时都要敲打酒桶?小佣人告诉他,这样敲敲听听,能知道哪只酒桶里有酒,有多少酒。 敲起来声音低沉的,说明桶里有酒,越低沉酒越满;声音比较响亮的,说明桶里没有酒。 奥廷布里加试了一试,果真如此。 他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几年后,奥廷布里加大学毕业了,他成为

6、当地的一名医生,那时,医生只能凭经验替病人诊断。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背着病重的女儿,来到奥廷布里加的病房,请求他抢救病重的女儿。 奥廷布里加怀疑小女孩患的是肺结核,但不知怎样才能证实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忽然,他想起了小佣人敲打酒桶的情景,心想:“病人的胸部和健康人的胸部敲起来会不会一样呢?”于是,他边用手指在小女孩的胸部轻轻敲打,边侧耳细听。 接着,他又对其家人的胸部进行敲打,经过对比发现:健康人和病人的胸部敲起来声音截然不同。 通过敲打胸部,他判断小女孩确实患了肺结核,于是对症下药,医好了小女孩。,后来,他对每一个来求诊的人都进行一番胸部和腹部的叩打,这对他诊断病情带来了很多帮助。 经过多

7、年的探索和研究,奥廷布里加撰写了 最新诊断法一书,从此,叩诊法便问世了。 可是,这本书出版以后,一些保守医院对其进行抵制,称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说用这种方法叩打女士的胸部不道德等等,因此,这种有益的医学诊断方法在当时便被埋没了。 1808 年,法国的一位颇具威名的医生用叩诊法去诊断一些病人,非常成功,于是他极力倡导推广叩诊法, 最新诊断法 才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谈谈你的认识。,案例点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一、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在本质上是人

8、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结果。,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坚持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生而知之 孔子,知先行后 朱熹,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是直观的反映论。 两个缺陷:1、离开实践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离开辩证法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分类,主体,客体,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分类,主体,实践,客

9、体,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主体,实践,客体,结 论,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3、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反映的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直观地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认识的摹写性和创造性是辩证统一的。,一、 认识的本质及规

10、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回忆和再现。,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11、高级阶段,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理性认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

12、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是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感性中包含着理性。 二是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并且理性认识要以语言(一定的声音等)和文字(一定的图形)这种感性形式来表达。因而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谷,开普勒,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一、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从认识到

13、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必须坚持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中介。,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一、 认识的本质

14、及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其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其一,主体认识受到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其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反复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常常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光的本性之争,惠更斯,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

15、又有波动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是没有终点的、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这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及其发展就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的推移和转化是无限的,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又开始了,新过程又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新东西层出不穷。从空间上说,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结构与层次也是无限的。,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物质,认识运动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类认识运动总过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认识运动总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

16、、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总过程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认识运动总过程,二、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二、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地心说,日心说,真理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二、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

17、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绝对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a2+b2=c2,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就人类认识的能力来说,人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2+b2c2,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

18、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相对性,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真理,确定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对立: 对于具体真理来说,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界限分明,不容混淆。,两者的统一: 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

19、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反对两种错误: 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如果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裂开来,只承认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或只承认相对性而否认绝对性,将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二、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3、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

20、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认识,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真理的发展通过与谬误的斗争实现。,a2+b2=c2,a2+b2=c2,a2+b2=c2,真理,谬误,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的统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列宁,二、 真理与价值,(二)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孔子,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权威标准,“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 维护;凡是毛主席 的指示,我们都

21、始终不渝地遵循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众人意见标准,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用标准,胡适,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践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践标准,邓小平谈真理标准问题,二、 真理与价值,(二)真理的检验标准2、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因,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它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中

22、介和桥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 真理与价值,(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UFO,外星人,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指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茫茫宇宙,二、 真理与价值,(三)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1、价值及其特性,价值的含义,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

23、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的构成包括: 主体的需要、欲求 客体的属性、功能 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实践,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的客观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价值的特性,第二,价值的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客体价值的有无、大小受主体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真是一根好木料!,好美啊,可以被画成一幅画!,是不错,可以种地累时遮挡太阳!,价值的特性,第三,价值的社会历史性。,首先,价值的社会历史性表现在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 其次,价值的社会历史性表现为客体价值属性具有社会性。 其三,价值的社会历史

24、性还表现在主体间都具有一些共同价值需要和价值观。,价值的特性,第四,价值的多维性。,价值的多维性主要表现在价值的构成因素的多维性上。,二、 真理与价值,(三)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含义,价值评价,是评价主体在对价值事实的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价和判定,是价值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是对价值事实的理性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等的综合反映。,价值评价的特点,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

25、识性认识。,二、 真理与价值,(三)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作用 制约作用 导向作用,价值观及其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

26、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二、 真理与价值,(三)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27、案例导入,原子弹爆炸以后的奥本海默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被人称作“原子弹之父。正是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美国才拥有了迫使日本投降的原子弹。 1904年奥本海默出生在纽约,他18岁进入哈佛大学,三年以后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完成了学业。毕业后,罗伯特奥本海默继续在欧洲的大学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顶级的10名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在亚原子粒子和伽玛射线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1943年开始,他领导4500名科研人员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进行一项绝密的实验,目的就是制造一颗原子弹。在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和20亿美元之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但当原子弹成功试爆后,罗伯特奥本海默

28、清楚地认识到了原子裂变的价值,只是这个价值是有害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在目睹了那团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的时候,奥本海默低声说了一句话:“我变成了死神。”这句话出自博伽梵歌,他最喜欢的一本书。两个月以后,他辞去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职务。从此刻开始直到他去世,他都一直在寻找减轻原子弹危害的办法,试图把这个放出来的妖怪再关进瓶子里。 在这里,奥本海默遇到的是真理和价值间的矛盾,这使他陷入深深的困扰。今天从理论上探索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中包含价值,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第一,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存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另一方面,价值中也包含有真

29、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二,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引导、相互促进。,一方面,真理对价值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价值的发展对真理也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与党的思想路线,(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30、,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毛泽东,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31、,“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与党的思想路线,(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作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先导,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

32、展。重视理论创新,使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重视理论创新,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 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与党的思想路线,(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要有效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

33、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与党的思想路线,(四)党的思想路线,三、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与党的思想路线,(四)党的思想路线 1、党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怎样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再见,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