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5579848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淡水白鲳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介绍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 1982 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 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 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成盘状,背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上方。尾分

2、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被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饲养在室内水簇箱中缺乏阳光的碱性水体中的短盖巨脂鲤体色较深、呈深灰至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鱼种加上体表星斑,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体色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适应环境淡水鲳属于热带性鱼类,适温范围 12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如水温持续两天低于 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为 0.5 毫克

3、/升时仍能生存,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还能在盐度 10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淡水鲳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其鳞片细小致密,不易受伤,适宜于长途运输。成鱼饲养技术淡水白鲳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主养、成鱼池混养、鱼种池套养和利用流水或网箱高密度集约式养殖。1主养:即以淡水白鲳为主要放养对象,搭配放养其他经济鱼类的饲养方式。池塘面积以 510667 平方米,水深 22.5m 为好。若放养越冬鱼种,规格以每尾 5080g 为宜,每 667 平方米放养400700 尾;如放养当年鱼种,规格以每尾 1520g 为宜,每 667平方米放养 600800 尾。搭配鱼类以鲢、

4、鳙、草鱼、团头鲂、罗非鱼为宜,但一定要搭配鲢、鳙鱼种,因为淡水白鲳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中浮游生物增长快,水质容易出现富营养化,放养鲢、鳙等滤食性的鱼类,既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提高总产量,又能改善水质,有利于淡水白鲳的生长。养成鱼的饲料中,要求蛋白质的含量 25%左右。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因此颗料饲料应制成沉性为好,便于尽快摄食,减少浪费。若池塘自然水温在2530能保持 3 个月左右,主养淡水白鲳能获得高产。在我国长江以南池塘主养,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也易于捕捞。平均尾重 20g 左右的鱼种,经过 5 个月饲养,平均个体可达 500g 左右,每亩总产 500kg 以上。2混养:

5、是在其他鱼类成鱼池中混养淡水白鲳。如果放养 20g左右的当年鱼种,至 10 月中旬前后捕捞,起水规格常为每尾400500g;如果放养规格为尾重 50g 以上的越冬鱼种,至 10 月中旬起捕,规格可达每尾 8001000g。所以常混养较大规格鱼种,其效益更好。3套养:是在其他鱼类的鱼种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淡水白鲳鱼种,利用其生长快速的优势,当年养成商品鱼。当年早繁的白鲳鱼苗培育到每尾 1g 左右,套养在鱼种池中,在 34 个月的生长期内,就可养成规格为 250500g 的商品鱼。也可在四大家鱼鱼种池中套养体长 58cm 左右的越冬鱼种,每 667 平方米套养淡水鲳鱼200300 尾,在不影响家鱼种

6、产量的情况下,每 667 平方米可以增产淡水白鲳成鱼 200kg 左右。不少单位进行水泥池微流水工厂式集约化养殖淡水白鲳,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南方,有的单位在池塘进行淡水鲳的轮养或双季饲养,也都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温流水能为淡水鲳提供适宜或最适水温、充足的溶氧等较理想的生态条件,可以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是单养淡水白鲳理想的方式之一。新疆乌鲁木齐市红雁水产公司,利用电厂的温流水,在水泥池中培育淡水鲳亲鱼 620 尾,不仅性腺可提早成熟,能在流水池中自行产卵,而且亲鱼的怀卵量大,催产效果好。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 11 月下旬到次年 2 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

7、经济效益。所以,管理应注意:1饲料投喂。当水温在 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 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 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 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 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 15不必投饲。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2水质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 30 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 厘米左右即可。3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1)水

8、霉病。此病由于鱼体机械操作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病鱼因瘦弱而逐渐死亡。防治方法:鱼苗投放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拉网捕捞操作时需小心细致,不使鱼体受伤,寒冬雨雪天有个别鱼冻伤,切勿下塘捕捞,干扰鱼群。可用 0.1ppm 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2)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患病鱼体体表有许多小白点

9、,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黏液,并在寄生部位形成孢囊;如果病原体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鱼失明;患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适于 1525的水温生长、发育。防治方法: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也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可用干辣椒加干姜片治疗。每亩水面均 1 米深可用 100 克干姜片,加 5001000 克清水,煮沸后熬 10 分钟,再停火 2030分钟;然后,又煮沸熬 10 分钟,再停火半小时后;加入 250 克干辣椒和 2000 克清水,再煮沸熬

10、10 分种;最后,连渣带汁兑水 10 公斤全池均匀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两天即可治愈。4其它事项。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尽量不要下池干忧鱼群,避免撞伤;严禁使用敌百虫等药物;否则会全池死亡,损失不可挽回。安全越冬技术根据越冬条件和生产需要,淡水白鲳的越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温保种型,即越冬池水温维持在 1823之间,但只能保种,不能生长。另一种是适温培育型,即越冬池水温保持在2432之间,能使淡水白鲳保持食欲,坚持适量投饵,不但可以存活,还可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亲鱼的越冬水温最好为 2632之间,可保证其旺盛摄食,促进其性腺发育。具体操作时,各地应根据热能资源及越冬生产需要,灵活

11、地选择越冬方法。一般越冬方法有:1.塑料大棚越冬即采用塑料大棚保温越冬。在越冬池上空用钢管或竹子架起拱形大棚,用尼龙布密封,并在大棚两侧开棚门,方便空气流通与人工投喂。2.地热水越冬有地热资源的地方可采用地热水越冬。选择合适地点钻热水井,以保温管道将地热水引入越冬池,管道应深埋地下以避免散热,越冬池面积为 5 亩以上、水深为 2 米以上。要检测好地热水温度及水质条件,使其适合于淡水白鲳的生存和生长。3.工厂余热越冬在有工厂余热的地方,可引余热水用于淡水白鲳越冬,但要注意对余热水进行分析,要使其水质适宜淡水白鲳生存。如封闭式的电厂余热水,只能用于保种,其水质对胚胎发育不利,使淡水白鲳的受精卵不能孵化出苗。4.其他方式如在工厂化养鱼及原煤、原油等资源充足的地区,可采取锅炉烧水越冬;在小规模越冬保种地区,也可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越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