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酱油生产技术.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557838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酱油生产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酱油生产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酱油生产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酱油生产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酱油生产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酱油生产技术1.酿造酱油按发酵工艺可分为_和_两类。2.酿造酱油是以大豆_ _和_为原料,经_ 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3.配制酱油是以_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4.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_;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5.再制酱油是酱油经过_ _等工艺制成的其他形式的酱油,如酱油粉,酱油膏等 。这是为了满足酱油的贮存,运输,以及适于边疆,山区,勘探等野外生活的需要。6.按酱油滋味,色泽分类可分为_ _ _三类。7.酱油不仅仅是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而且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_。8._也叫酸水

2、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_、_、_或_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9.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_ _ _ 和_。10.酱油酿造原料选择的依据_ _ _和_。11.小麦、麸皮、面粉、碎米、玉米、薯干等,主要提供_,同时提供酱油中 1/4 氮素,特别是_含量高,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 12.酱油中食盐的作用是_ _和_。13.水是酿造酱油的原料,一般生产一吨酱油需用水_吨。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_、_、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14.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_,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_,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15.用于酱油酿造的

3、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生产_;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_;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不产生_。16._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17.酿造酱油的主要酶系:_、淀粉酶、_、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18.蛋白酶分为 3 类:_(最适 pH3.0 _(最适 pH7.0) _(最适 pH9.0-10.0)19.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_。20._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21.鲁氏酵母_,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糖浓度降低和 pH 降低开始自溶。22.适当的_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_还可以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 pH 值,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

4、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23.毛霉、_、根酶、_、枯草芽孢杆菌、_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24.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_。25.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分解_、_。26._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27.甘氨酸、_-、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28.酪氨酸使酱油呈_味。29.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_、_、_居多。30.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_、_均有重要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丁酸具特殊香气。31.种曲制备的目的:_,为制大曲提供优良的种子。32.原料要求:

5、蛋白质原料占少量,_,必要时加入适当的饴糖,以满足曲霉生长时所需要的大量糖分。33.种曲培养过程:孢子发芽期_菌丝蔓延期孢子生长期孢子成熟期。 34.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 _ 熟料冷却接种入池培养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铲曲)成曲 35.翻曲的目的 _;供给米曲霉旺盛繁殖所需的氧气。36.制曲时间长短应根据所应用的菌种、_工艺以及_工艺而定。日本的米曲霉或酱油曲霉菌株采用低温长时间发酵,其制曲时间一般为_h。37.据报导低温长时间制曲对于_、_的形成都有好处,而这些酶活力的高低又对酱油质量有直接影响。 38.感官特性外观:菌丝丰满,_,密生黄绿色孢子,无杂色、夹心。 香气:具有曲香气,无霉臭及其

6、它异味。手感:曲料蓬松柔软,_,不粗糙。39.酱醪成曲拌入大量_,成为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40.酱醅成曲拌入_盐水,使其成不流动的状态。41.固态低盐发酵操作要点注意食盐水的浓度:浓度要求_ 。控制制醅用盐水的温度。一般温度在_-之间,使拌曲后酱醅开始的发酵温度达到 42-44之间。拌水量必须恰当:在制曲总重量的_%左右。上部加盐水量较下部稍多(有挥发) 。42.用食盐将醅层和空气隔绝,从而既防止空气中杂菌的侵入,又避免氧化层的大量产生,对酱醅表层还具有_、_作用。43.由于盖面盐不可避免的溶化,又使表层相当深度的酱醅含盐量偏高,从而影响到酶的作用和全氮利用率的提高。可用_代替。 44.

7、浸提液温度提高到_,以保证浸泡温度能够达到 65左右。 45.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季节,成品酱油表面往往会产生白色的斑点,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白色的皮膜,继而加厚,变皱,颜色也又嫩逐渐变成黄褐色,这种现象称为_。46.酱油应具有酱香及酯_,无不良气味。47.200 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产生,主要的_多种。48.醇、醛、酯、酚、有机酸、缩醛和_等多种成分。49.醇类包括:甲、乙、丙、_醇,异戊醇,苯甲醇等。50.有机酸类包括:醋酸、_、琥珀酸、葡萄糖酸等。51.所有风味物质均来自原料、发酵产物及_过程。52.酱油的味觉是咸而鲜,稍带甜味,具有醇和的酸味,不苦,其成分中包括呈咸、_-、甜、_、_

8、的物质,作为调味料以鲜味最主要。53.鲜味来源于肽类、_-、核苷酸;54.咸味来源于来自所含的食盐,_-、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等咸味柔和;55.酱油的浓稠度,俗称酱油的体态。由无盐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主要有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物质) 。是酱油的_指标之一,优质酱油的无盐可溶性固形物应大于_。56.酱油中的氮素成分有_来自小麦蛋白质,小麦蛋白质中又以谷氨酸为最多,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57.葡萄糖又是曲霉,酵母菌生长所需的_。 58. 曲霉菌繁殖时需要大量糖分,而豆粕含淀粉较少,因此原料配比上_,必要时加入饴糖,以满足曲霉菌的需要。59.米曲霉菌落生长很快,初为白色,渐变黄色。分生孢

9、子成熟后,成黄绿色。分生孢子头为放射形、_。60.米曲霉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及糖化能力,能利用_、_、有机酸、醇类、淀粉等多种碳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氮源,好氧。最适生长温度约在 35左右。pH 值为 6.0 左右。食醋的生产技术1.按加工方法分为_、_、_。2.酿造醋的产量最大,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_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3.主要成分除_(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4.食醋工艺特点是:将食醋生产全过程明显划为液化、_、酒精发酵、_四个生化阶段,并分别使用了纯种培养的曲霉菌、酵母菌

10、、醋酸菌作为各阶段的发酵剂。5.食醋的主要原料有:薯类 如甘薯、_等;粮谷类 如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 如碎米、_、谷糠等;果蔬类 如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野生植物 如橡子、菊芋等;其他 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6.传统酿醋是利用自然界中的_、发酵,因此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7.新法制醋均采用人工选育的纯培养菌株进行制曲、_和_,因而发酵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 8.适合于酿醋的淀粉液化、糖化的微生物主要是_。9._是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10.醋酸菌具有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其形态为长杆状或短杆状细胞,单独、成对或排列成链状。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幼龄菌阴性,老龄菌不稳定,好氧,喜欢在

11、含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上生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_,最适 pH 值为 3.56.5。11.醋厂选用的醋酸菌的标准为:氧化酒精_、耐酸性强、不再分解醋酸制品、风味良好的菌种。12.奥尔兰醋杆菌:法国奥尔兰地区用葡萄酒生产醋的主要菌种。生长最适温度为_。该菌能产生少量的酯,产酸能力较弱,但耐酸能力较强。13.许氏醋杆菌 :国外有名的速酿醋菌种,制醋工业较重要的菌种之一。在液体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_,固体培养的最适温度为 2830,最高生长温度 37。该菌产酸高达 11.5%。对醋酸没有氧化作用。14.恶臭醋杆菌:我国酿醋常用菌株之一。该菌在液面处形成菌膜,并沿容器壁上升,菌膜下液体不浑浊。一般能产酸_%

12、,有的菌株副产 2%的葡萄糖酸,并能把醋酸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15.食醋按醋酸发酵方式分为_ _ _三类。16.熏醋和老陈醋颜色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可称为_醋。17.如果食醋没有添加焦糖色或不经过熏醅处理,颜色为浅棕黄色,称_醋。18.用酒精为原料生产的氧化醋或用冰醋酸兑制的醋酸呈无色透明状态,称为_醋。19.食醋酿造需要经过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以及后熟与陈酿等过程。在每个过程中都是由各类微生物所产生的_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20.用淀粉质原料酿造食醋,首先要将淀粉水解为糖,水解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_ 第二步是_。21.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_。22.食醋的色素来源于_和发酵

13、过程以及陈酿过程形成的色素。如用红曲作糖化剂,红曲能赋予食醋红色。23.酿制过程中色素形成的主要途径是食醋中的糖类与氨基酸经过_反应生成类黑素,陈酿时间越长,作用温度越高,空气越充足,色泽变得越深。24.食醋的香气主要来源于各种_与_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酯类。酯类中以乙酸乙酯为主,由于酯化反应速度较为缓慢,所以酿制周期长的老陈醋,酯类形成较多,香气也浓郁。25.醋酸是食醋酸味的_。另外有一些不挥发酸,如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酸等,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它们和醋酸及其他挥发酸共同形成食醋的酸味。26.食醋的甜味是_形成的。食醋中糖分的来源是没有被酵母利用的糖分残留在食醋中。27.食醋中的氨基

14、酸赋予食醋一定鲜味。氨基酸中以_、赖氨酸、丙氨酸、_和缬氨酸配含量高。将食醋加热,由于酵母菌体的自溶,也增加了食醋的鲜味。28.食醋生产采用的糖化剂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采用_方法培养固体糖化曲,有大曲、小曲、麸曲、红曲、麦曲等;另一类是采用_方法培养的液体曲。29.大曲主要是对_的利用,对成曲之后霉菌的死活没有多大关系,但也保留少量活的细菌和酵母。30.大曲中的微生物以霉菌占绝大多数,_与细菌比较少。31.霉菌中以毛霉、根霉、念珠霉为主,_比较少。差不多所有的大曲都含梨头霉,其次是念珠霉,而酵母占末位。自然发酵的大曲中,有用的根霉、毛霉、曲霉占绝对优势。32.大曲生产工艺流程_33.小曲中的微生

15、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小曲中的霉菌一般包括_、毛霉、黄曲霉、_等。34.小曲生产工艺流程_35.酿造醋:以_、糖、酒为原料,经醋酸发酵酿制而成。36.食醋按原料分:粮食醋、_、薯干醋、糖醋、酒醋。37.食醋按酿造用曲分:麸曲醋、_、小曲醋。38.食醋按发酵工艺分:_、液态发酵醋、固稀发酵醋。39.醋有很好的_-作用,能有效预防肠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和呼吸疾病。40.凡含有最终能被_利用的淀粉质、糖及酒精等的物质,原则上都可作为酿醋原料。41.食醋颜色的来源主要有以下_ _ _方面:42.食醋的香气主要来源于食醋酿造过程中产生的_、_、醛类、酚类等物质。还有添加的芝麻、茴香、桂皮、陈皮等香辛料。43.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主味是_。醋酸是挥发性酸,酸味强,尖酸突出,有刺激性气味。44.食醋的体态是由_含量决定的。固形物包括有机酸、脂类、糖分、氨基酸、蛋白质、糊精、色素、盐类等。用淀粉质原料酿制的醋因固形物含量高,所以体态好。45.糖化剂的类型_ _ _46.把淀粉转化为发酵性糖所用的催化剂称_47.固态发酵法制醋的生产类型_ _ _三类48. 山西老陈醋以高梁为主要原料,经磨碎蒸熟后,加入大量大曲作糖化_,采用低温糖化及酒精发酵。酒醪拌入大量谷糠、麸皮进行固态醋酸发酵。49.大曲是固体发酵制醋传统工艺的主要_。50.小曲醋生产特点_ _ _ _ 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