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569238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问题教学法与提问教学法的区别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杨建国 067300关 键 词:问题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 区别内容提要:提问教学法比问题教学法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二者的特点、功能不同,运用方法不同。“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行探究来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即把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以促进其乐于学习、愉快学习、学习快乐,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发言法,它是依据师生对话的情势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师将二者混淆起来,或者干脆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着

2、本质区别的。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提问法比问题教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提问法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在先秦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洞察到提问法的广泛运用。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孔子不仅自身勇于“下问”,而且还经常创设各种情境或者运用各种情境随时地提问他的弟子,如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故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

3、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1)。 在这里,孔子紧紧抓住并恰当地运用了教育情境,由鸟雀的命运引出了祸福、忧患、全身远祸的话题,对弟子们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生命观的教育。而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使用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自己在教师帮助之下寻找正确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反复诘难来寻找普遍的意义。“问题教学”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马赫穆托夫反

4、对苏联当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引进科学实践的方式,把解决课题或问题作为教学基本过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课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使教学成为有明确目的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过程。在我国,可以说,问题教学法是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而诞生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被高度重视起来而且广泛应用。其次,二者的特点、功能不同。传统的教学提问,教师在课堂启发和引导的全部问题,都是让学生的

5、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已经设计好的思路走,其特点是:第一,教师主宰课堂提问,教师是所有主要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基本没有自主提问的权利;第二,所设计的教学问题是线性相连的,问题环环相扣;第三,问题答案明确唯一,评价的主体是教师;第四,教学成功的标志,是问题的最终消灭。问题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提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师生共同拥有提问的权利;第二,解问的义务由学生承担,课堂展现的是问题的思维过程,在反复提问、解疑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行领悟学习方法,自主、积极地锻炼表达能力;第三,问题的答案呈现多元性、开放性,因此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时时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

6、功的愉悦;第四,教学的归宿是新问题的产生,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此外,二者的运用方法不同。尽管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一定离不开提问法,但是,所有的提问都是围绕着发现、探究、解决、生成新的问题而运用的,而绝不能像传统的提问法那样仅是为了最终解决一个个问题而运用。例如,运用传统的提问法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这样操作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迅速辨别、筛选、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给“拿来主义”下定义(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拿来主义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是由老师一手操控的,即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思考

7、、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就问题的设计来看,学生始终被动的,因而对所有问题事先都是陌生的。如果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学这篇课文,是要这样操作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当时政治、文化背景,如送去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闭关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送来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启发引导、自然生成: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合作学习、探究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运用拿来主义,运用拿来主义的意义发现新问题:拿来主义在今天的意义。参考文献:(1)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人民教育2000 年第 9 期创新教育的方法与评价操作概要许双全:改进课堂提问节奏落实语言思维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1997 年第 5 期(总 175 期)。车成全: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杨雪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课程与教学论 汪钰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