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6885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苏东坡的达观处世态度,真正理解苏轼的旷达。【教学重点】领会东坡的旷达。【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我想冒昧的问在座的女生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嫁人的话,你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春风得意的和倒霉透顶的,你选择哪一个?家财万贯的和囊中羞涩的,你选择哪一个?工薪白领的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你选择哪一个?大权在握的和屡遭排挤的,你选择哪一个?(自然得出世俗的答案)那么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坎坷多磨难。苏轼自己曾写一首诗自嘲,精炼的概括了他坎坷的一生。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就是这样一个东坡,却有一个才貌双全

2、的现代女子叫刘艳琴,高声呼喊着要嫁给他。她说:“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 ”一个千年前历尽坎坷的落魄文人用什么在叩动着现代女子的芳心呢?坡翁的魅力尽在他的粗犷豪放,旷达乐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坡翁的词定风波 ,感受东坡跳动的脉搏。二、朗诵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3、,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全班朗诵全词。、自由读全词,看小序部分在全词中的作用。、根据我划出的节奏,再读全词,整体感知全词的风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朗诵全词,看能否读出豪放的味道。、名家朗诵范读。三、鉴赏让一学生朗读上阙。、上阙是怎样描写自然风雨的?(穿林打叶大、猛、急)、上阙哪些词最能体现苏轼面对眼前风雨的态度?莫听、何妨、谁怕。在把这些词放回原句中,再读,说说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苏轼?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疾风骤雨中

4、且缓行且吟啸,从容不迫,处之若常。、如何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其中道理,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百姓的) ,身份比较卑微的人所用。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是忙人所用的。赢在心态:作者此时被贬黄州,已经等同于一个农民。分明是“无官一身轻”超旷、达观。、怎样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平生祸难:从时间上看(过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十年的贬谪生活,之后因乌台

5、诗案,入狱天;现在,被贬黄州,人生不自由;以后,预测不到的风雨更多,改贬汝州,后回朝,又外调到杭州,再回朝,又贬谪到颍州,惠州,儋州,再被召还,却死于途中。时间长达年,被贬的地方之多达个,无人能及,足可见他的心灵伤害之大)然而作者却用一个“任”字,随便,不怕,我可以像对待眼前风雨这样从容应对任何一场政治风雨。、作者为何可以从容应对平生的风风雨雨呢?请看下阙。 (读一遍)说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晴) 。是词眼,如何理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

6、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风雨:逆境、挫折、穷、失晴:顺境、达、得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都不在乎。、到此刚才的问题答案出来了吗?那么作者对待人生风雨的这种襟怀叫做什么?旷达(板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词,找学生朗读四、读,背诵全词五、研深作者认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如何才能做到?归去。一种淡出江湖,达到真正超脱的境界。这是一种佛道的避世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苏轼的整个贬谪生涯。如:他在满庭芳中“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

7、他的临江仙中说: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吓得对他负有监管之职的黄州太守赶忙派人寻找,以为苏轼顺江逃跑了。 )又如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那么苏轼是否就是那种一味纵情山水,消极避世,追求清净无为,想过上桃花源式隐逸生活的人呢?不是。他还一直受着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激励着他建功立业,在遭受打击后道家思想在帮他取得内心的平衡。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他最开始在朝中做着大理评事的大官,当他看到王安石的过激改革给百姓带来严重不便时,他上书进谏。于是被排挤出京城。司马光上台被召回朝廷,他

8、原可以接受教训,学会明哲保身的,可他又因为发对旧党废除王安石的免役法,再次被贬出京城。他想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壮志能酬,希望一展才华,实现理想,他始终忘不掉对功名的追求。如,他在赤壁怀古中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又如临江仙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在一首满庭芳里说“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又如浣溪沙中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依然奋厉有当世志,

9、看到溪水能东流,悟出,难道人生不能再少吗?休要一味感叹时光逝去。他虽处困境,依然力求振作。 )又如江城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可是,在做官上他是失败的。他始终不会媚俗,不会趋附,不会明哲保身。他一直是那么的艰难,多磨难。所以他只好看淡名利场上的一切,在淡漠中等待崛起的那一天。所以他的这种旷达,背后隐含的是一段又一段苦难的经历,一个又一个辛酸的故事。是东坡忍下泪水亮给我们的坚强。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读东坡,让我们看到一种醒醉全无,无悲无喜,胜败两忘,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面对政治祸难,东坡总能看的远,放的下,从容不迫,处之若常。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人生中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坎坷磨难挫折不顺,当我们再次面临人生的磨难坎坷时我们不妨学学东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