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课后古诗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
2、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诗词主旨,这首四言乐府诗,借咏龟、蛇之长寿,写出了英雄豪杰虽到了晚年,但任然老当益壮,满怀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不信天命,重视人力的积极见解 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
3、有衰的客观规律。“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
4、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这四句是全诗的意旨所在,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地方。前四句颇有暗淡伤感之意,而这四句一出,顿改前调,鸣奏出昂扬之音,突发出慷慨之声。由此可见,曹操显然主张有生之年积极创造,建立功业,名标青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们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有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调养,那就可以延长生命。诗人在此好像讲养生之道,其实他
5、另有哲理,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不信甜蜜的人生态度。,诗的最后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写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面赋诗明志之意。,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表现了英雄
6、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
7、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 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 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 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 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诗词主旨,这
8、首诗描绘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和老朋友欢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写出农家
9、劳动生活的句子是: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诗词主旨,这首诗描绘了寺院幽静
10、美妙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名利,遁世无争的隐逸情致。,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
11、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
12、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 ,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 。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 ,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与一般五律不同 ,这首诗起首两句即形成对仗,而其颔联的“通幽处”和“花木深”却苛求工对,即吴乔围炉诗话中所谓的“偷春格”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
13、称的“蜂腰 ”,从而形成五言律诗的一种变格,实现一种别致的节奏美。,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写景的句子是: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
14、,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绵州昌隆(现四川江油)人,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15、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四月,以高力士为骡骑大将军,其权力与地位日渐显赫,太子称之为兄,诸王公称之为翁,附马则直呼为爷。李林甫、安禄山同时因附其而被摧升为将军与大臣。杨贵妃三姊皆被封为国夫人,地位既高,势倾天下,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善窥玄宗之意而迎逢之,恩幸日隆。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约开凿于该年。,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诗词主旨,这首诗描绘了寺院幽静美妙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名利,遁世无争的隐逸情致。,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
16、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
17、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
18、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在这里李白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译诗: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
19、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
20、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 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 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在对岸还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诗词主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21、;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
22、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23、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译诗: 喝着一杯杯美酒, 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 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 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 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 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 我独自地走来走去。,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
24、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4、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 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25、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过松源晨饮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
26、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登山、
27、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译诗: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 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开篇用“常记”二
28、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景色清新迷人。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
29、,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观
30、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译诗: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那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31、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