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有感.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6062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有感“输,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后劲。 ”这是书上的一句话,但就是因为这句话,才使于智博从一个留级仍然倒数第一的孩子,最后到一个 500 强企业抢手的国家化人才。我觉得,这本书的细节描写很深刻的写画出了许多家长精心培养也不一定能成才的原因。特别是那让人记忆犹新的三考 GMAT 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考 GMAT 得了高分,但是不一定能进得了哈佛。因为哈佛不仅仅是注重成绩,它主要看三点:学习能力、领袖品质和个人品性。每年都有考满分(800分)或很接近的天才,但并没有都被录取。看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慨,在书中于智博说在哈佛里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在运动,而在国内却到处都是老

2、年人在锻炼,因为小时候正需要锻炼的时候,我们却都被功课占用时间,老年时要以静为主,少运动,但我们总感觉没有锻炼的机会,老了不行了,就拼命锻炼,像小时候拼命学一样的,往往就是这样运动而生病。我是被逼得来看这本书的,可是看着看着,我渐渐的崇拜上了于智博,并喜欢上了他过的那种生活,因为他的生活充满快乐,球王马拉多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快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球员又有什么用呢?书中写了 21 项软实力,软实力是人生制胜的法宝。书名“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中的“输”只是硬实力崇拜者们说的几项孩子成才的大忌(在他们眼里):1. 成绩一般。2. 在离婚家庭和隔代家庭里生活。3. 贪玩,爱体育,不爱学习,并非聪明过人,第一次考 GMAT 只有 550 分,还不如别人没复习的,考三次才考上。但是于智博有股拼的精神,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为了自己的前途而选择工作的人,知道节约用钱的人,有孝心。“输”在起跑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努力追找到自己最佳匹配,按照个性规划未来,让软实力祝你成功!代敬然七(一)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