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2 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课程标准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2、概括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培养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教材中的材料题,培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学习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搜集有关启蒙运动的图片,主要的思想主张,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和举办资料展览的方法。尝试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的影响,及东西方在迈入近代社会方式的差异,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认识人类思想是不断发
2、展进步的,进而理解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也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是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难点 是理解思想解放运动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本课在本册书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近代,每次新思潮的产生都是在经济基础发生较大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这种新思想的产生又促使经济基础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吹响了号角。(二)新授过程导入新授:教师活动:你还记得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吗?你能说出这次运动的影响吗?对此你有何感悟?那么,大家知道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教师梳理本课脉络,多媒体展示有关文艺复兴的基本
3、史实。学生活动:学生倾听引语,思考回答问题、感知问题。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有关文艺复兴的基本史实有所启迪,并进入到历史情境中来,引出启蒙运动板书引领时代的思考新授过程第一目冲出思想解放的牢笼教师活动:从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人类历史先后产生了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请大家阅读本目内容,找出相关的答案,并用蓝笔勾画出,如有疑问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整理归类提交,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目,找出相关的答案,并用蓝笔勾画出重点内容,疑问首先提交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整理归类,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活动:展示学生提
4、出的问题,对勇于质疑的小组给与表扬,并记录在大册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活动:展示查到的名人评价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的语言课件,与老师一起结合课本和找到的资料共同探究。教师活动: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重点介绍的是启蒙运动。教学意图:通过阅读、质疑、理解、归纳四次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思想解放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第二目理性的追求1、 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据教材和查到的资料分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交流对背景的看法。教师活动:根据各班的情况,结合教参适当的补充,可适当地利用马克思主
5、义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间关系来说明。教学意图:学生通过对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分析,有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明确每次新思想的产生,都是在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些新思想的产生又促进经济基础发生进一步变化。2、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理性主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弄清理性主义的内涵,并与人文主义相比较(课件展示),理性主义为什么更具有战斗力、更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补充。学生活动: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讲述理性主义的内涵,讨论理性主义为何比人文主义更具有战斗力?选代表发言。教学意图:使学生能够区分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人类思想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6、进而理解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也要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3、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教师活动: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三个人的生平事迹;主要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重点强调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及思想主张,并让学生用红笔画上,加深印象,提供他的代表作中的精髓语言(课件展示),组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与天主教会的模拟辩论赛,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包括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结合查到的资料介绍事迹、观点、影响、参与模拟辩论赛,并分组讨论评价,派代表发言。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及开办模拟辩论赛的过程,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加深对伏尔
7、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了解近代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被阻碍又不断冲破阻碍的过程。一批又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不畏强暴一起深刻的思想理论,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先驱。4、启蒙运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演进得那样威武雄壮、彻底有力,固然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但与法国启蒙运动为其做了深刻的思想准备是分不开的;对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期间颁布的独立宣言及三权分立的美国共和政体,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结束封建统治,完成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亚洲的影响
8、也很大,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都从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启示。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有间接影响,并与中国近代化变革中先从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再到政治改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后,又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从而突破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这一难点,并建议学生课后写一篇小议论文思想解放与中国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据史实进行讨论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尝试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意图:通过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帮组学生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提高依史实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三目对自由权力的追求教师活
9、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自由主义的概念和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即可。学生活动:自读课文了解自由主义思想和代表人物。教学意图:本目课标不作要求,学生可自行阅读。课堂小结学生小结: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包括知识点(如可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从背景、核心内容、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影响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启示(向三位思想家学习什么?知道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对此有何感悟?)等方面。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特别是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踊跃、思维是否活跃,小组合作体现得如何等等,一定以鼓励、赞扬为主,最后提出建议。布置作业:再次强调 23 课活动课
10、的准备情况;课后写一篇小议论文思想解放与中国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时间一周);课内作业导航。板书设计(略)评价如果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程的结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为了避免思想理论课的枯燥乏味,从设计形式到内容始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从个体活动、到小组讨论、到分两组的辩论、到全班展示;从自读课文、到动笔落实知识点、制作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表格、制作课件等;问题的设计由古及今等;对学生的评价结合班级的大册,把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课堂表现、知识点的掌握等都记录在大册上,参与月等级评价,从各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
11、问题,个别班级学生查到的资料长篇累牍,影响了课堂效果,因此学生查到的资料,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指导其删减。教学自我反思我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水平,设计了这堂活动课。主要的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准备,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汇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从中感悟到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但本课毕竟理论性强,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影响,虽说讨论热烈但最后能总结的学生还是占少数,所以布置课后写一篇小议论文思想解放与中国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强化本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