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4818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钢筋保护层测定仪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检测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位置。二、仪器Microcovermeter钢筋保护层探测仪三、前期准备1、查询设计和施工图纸,明确钢筋设计类型、直径和砼保护层厚度。2、检查电池是否完好,仪器是否工作正常。3、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 50。4、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 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 1点。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

2、 1mm。6、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7、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四、现场检测1、选择表面平整,没有浮浆的砼做为检测区域。2、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将数据填入相应表格。五、资料整理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构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 2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

3、不合格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定偏差的 1.5倍。回弹仪检测砼抗压强度作业指导书1、 一般规定11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宜具有下列资料1 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2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砂、石种类、粒径;外加济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4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5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6 检测原因。12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2 批量检测:适用于在

4、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 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13 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 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 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个;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m,且不宜小于 0.2m;3 测区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

5、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4 测区宜选取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们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5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0.04;6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7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14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15 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在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

6、混凝土芯样数量不应少于 6个。钻取芯样时每个部位应钻取一个芯样,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应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iciuif1,/或niciuiorf1,/式中 修正系数精确到0.01f cu i-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50mm)的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1MPaf cor i- 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到0.1MPaf cu i- 对应于第i个试件或芯样部位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n -试件数2、 回弹仪测量21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22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

7、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 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 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 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 1。3、 碳化深度值测量3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 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32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 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的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 1%的酚酞酒精溶液谪在孔洞

8、内壁的边缘处,当快已碳化与末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末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 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 0.5mm。4、 回弹值计算41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 16个回弹值中剔除 3个最大值和 3个最小值,余下的 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1010imR式中 -测区平均回弹值 精确至 0.1 ;mR-第 i 个测点的回弹值。iR42 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修正:amR式中-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 0.1;mR-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a43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应按

9、下列公式修正: bamttR式中 、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tmRb精确至 0.1 、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tab44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规程要求对回弹进行角度修正,再按规程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锚杆拉拔试验作业指导书SZPS-GS-16一、 适用范围本指南的锚杆抗拔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的锚杆试验。二、 主要仪器设备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量(压力表、传感器及位移计等) 。三、 抽样数量及方法(1) 基本性能试验的锚杆的地质环境、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每种类型的试验锚杆

10、数量均不应少于 3 根。(2)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 5%(自由段位于、或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 3%) ,且不得少于 5 根,并随机抽取。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四、 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基本性能试验(1) 基本性能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 0.9 倍。(2) 锚杆性能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卸载法,加卸载等级及锚杆锚头位移测读间隔时间宜按下表确定。锚杆基本性能试验循环加卸载等级及位移观测间隔时间最大试验荷载(对于验收试验就是预估破坏荷载)的百分数(% )加载标准循环数 每级加载最 累计加 载量 每级卸载最第一循环 1

11、0 20 20 50 20 20 10第二循环 10 20 20 20 70 20 20 20 10第三循环 10 20 20 20 20 90 20 20 20 20 10第四循环 10 20 20 20 20 10 100 10 20 20 20 20 10观测时间/min 5 5 5 5 5 5 5 5 5 5 5 5(3) 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4) 在每次加、卸载的观测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小于 0.01mm,砂质土、硬粘土锚杆小于 0.1mm 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5)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

12、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钢筋从锚固体中拔出; 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土层锚杆性能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量的 2 倍。(6) 基本性能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土力学性能试验,每根试验锚杆的试样数不得少于 3 个。(7) 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 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 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五、 数据处理与结论性能试验(1) 试验完成后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一位移(QS)曲线、荷载一弹性位移(QS e)曲线和荷载一塑性位移(Q Sp)曲线。(2) 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

13、达到上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3) 当锚杆试验数量为 3 根,各要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 30%,应增加试验锚杆数量,按 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4) 锚固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 2.22.7(对硬质岩取大值,对软岩、极软岩和土取小值;当试验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六、 注意事项(1) 试验前千斤顶、油泵、压力表、位移计、传感器等应进行标定,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2)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可进行锚杆抗拔试验。(3) 锚杆基本性能试验的锚固长度的确定: 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接强度特片值及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 0.40.6 倍,硬质岩取小值,软质岩取大值)的措施; 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及应力分布试验时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