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习作言语的“引渡者”做习作言语的“引渡者” 摘 要:做到有效习作教学的途径有丰富诵读,有效积累;拓展个性, 有效放开;观察生活,有效习作;评价及时,有效指导。 关键词:习作;有效途径;引渡者 一、丰富诵读,有效积累 这里所说的有效积累包括阅读和背诵两条途径。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代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单靠老师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大量阅读是解决小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的有效手段。 读要得法。一是要会摘记,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把遇到的优美词句、有用信息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记录下来;二要善交流,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开拓思维,深化思想;
2、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背诵。同时学生也可以从诵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章法情感、遣词造句的熏陶。 二、拓展个性,有效放开 这里所说的有效放开包括习作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习作内容的放开 写作素材是以生活为源泉,同时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用写作来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作是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习作内容的放开,是指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探寻写作之源。 2.习作形式的放开 要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树一样自由生长,像花一样自由呼吸。习作形式的放开,是指采用多种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自由奔放地表达。 三、观察
3、生活,有效习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高楼看做一篇作文的话,那么楼房的材料就是平时的练笔了。而练笔的素材哪里来,简而言之,就是来源于观察和现实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2.在生活中开展习作活动 前一段时间我听了东坎实小陆琴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她是模仿(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再创造),她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完成了一篇作文。这一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作文难,那是离孩子的生活太远了,孩子们无话可写,长久下去也就怕了。这一次
4、她与孩子们交流的是自己的名字,从讨论是否喜欢自己的名字开始,到为自己设计名字,再到做“点名”的游戏,整个指导过程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大家自然兴趣盎然。边交流、边游戏、边写作,在欢笑中、快乐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一篇作文了。想想,在外面的习作教学中,如果再多一些这样的、与孩子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安排和设计,那孩子还会厌烦、害怕作文吗,此外,进行习作指导时还应该记得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评价及时,有效指导 1.在评价上做文章 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一项必须重视而难以做好的工作。我在评价过程中也是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正面入手,激发兴趣,为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提供心理保障。 2.在
5、指导上讲技巧 孩子到了学校最喜欢的就是交流,交流其实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坚持每周一节课外习作指导课,而这有限的一节课中我会做两件事,一是交流:首先分小组,每位组员把一周以来自己习作中最精彩的片段向大家汇报,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二是推荐:教师将会利用最后十分钟,推荐一本优秀习作,一般会采用赏析的方式进行,力求形成期待。 写作这种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行为,必须由我们用思想、用灵魂、用眼光、用情感去延续、去充实、去发展。它必须从我们和我们学生的手中传承下去,并更具生命力。我以为做到了以上几点,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得到加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