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比较中寻找差距 在分析中理清思路 丽 水 与 衢州经济发展比较为与衢州比学赶超提供统计服务,我局专门成立课题调研组,通过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数据和调研,对两市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从统计角度简述我市经济与衢州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变化对比情况,剖析我市在经济发展某些方面落后于衢州的差距和原因,以期找出差距,扬长避短,按照“ 绿 色崛起,科学跨越” 战略总要求, 为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2000 年以来,两市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
2、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升级加快,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市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丽水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仍与衢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发展过程比较(一)经济综合实力比我市强从两市 GDP 发展轨迹来看, 2000 年,我市 GDP 为136.76 亿元,比衢州的 155.23 亿元少 18.47 亿元。“十五” 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两市之间差距有所缩小,到20
3、05 年,我市 GDP 与衢州的差距缩小为 10.29 亿元,分别达到 318.07 亿元和 328.36 亿元;“十一五” 时期,衢州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两市之间差距又有所扩大,2010 年分别达到663.29 亿元和 755.48 亿元,相差 92.19 亿元,相当于衢州的比例由 2005 年 96.9%回落到 2010 年 87.8%。20002012 年两市 GDP总量(亿元)比较(二)经济发展速度比我市快“十五” 时期,两市 经济 增长都高于全省 13%的增速,我市年均增长 14.4%,比衢州的 13.6%快 0.8 个百分点。“十一五” 时 期,我市 经济 年均增速是 13%,而衢州
4、同期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4.1%,比我市快 1.1 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年均增长 11%水平。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我市年均增长速度为 13.7%,比衢州的 13.8%低 0.1 个百分点。20002012 年两市 GDP 增长速度(%)比较0200400600800100012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衢 州(三)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比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比较,主要从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来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比我市多。从投资发展轨迹来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明显落后于衢州,2000 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49.2 亿元,比衢州的 42.74 亿元多 6.46 亿元;到“十五” 期末 2005 年,衢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4.63 亿元,比我市 198.16 亿元多 6.47 亿元,到“ 十一五” 期末 2010 年,衢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46.85 亿元,比我市 320.28 亿元多126.57 亿元。从 2000 年到 2010 年,衢州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2349.59 亿元,而我市只有 1999.47 亿元,相差 350.12亿元。十年间与衢州差距明显拉大,“ 十五” 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6.7%,比衢州的 40.5
6、%低 3.8 个百分点,“十一五” 时 期,我市固定 资产投资年均增 长只有 9.4%,比衢州的 17.1%低 7.7 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只有 24.6%,比衢州的 29.9%低 5.3 个百分点。20002012 年两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亿元)比较024681012141618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衢 州01002003004005006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
7、1 2012丽 水 衢 州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我市多。2000 年,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 71.61 亿元,比衢州的 76.31 亿元少 4.7 亿元,“十五” 期末 2005 年,我市消 费品零售 总额 128.82 亿元,比衢州的 134.74 亿元少 5.92 亿元,“十一五 ”期末 2010 年,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 266.13 亿元,比衢州的 290.82 亿元少24.69 亿元。“ 十五”时期,我市消费品零售 总额年均增长 12.5%,比衢州的 12%快 0.5 个百分点,“ 十一五” 时期,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5.6%,比衢州的 16.6%低 1 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市
8、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4%,比衢州 14.3%低 0.3 个百分点。20002012 年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较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衢 州3外贸出口总额比我市少。2000 年,我市外贸出口总额 1.38 亿美元,比衢州 0.93 亿美元多 0.45 亿美元,“十五”期间我市外向型经济较快发展,2005 年,我市外贸出口总额4.41 亿美元,比衢州 3.24 亿美元多 1.17 亿美元;2010 年,我市外贸出口总
9、额 13.49 亿美元,比衢州 12.05 亿美元多 1.44亿美元。“ 十五” 时期,我市的外 贸出口年均增 长 26.1%,比衢州的 28.4%低 2.3 个百分点,“ 十一五” 时期,我市年均增长25.1%,比衢州的 30%低 4.9 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25.6%,比衢州的 29.2%低 3.6 个百分点。20002012 年两市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比较(四)产业结构比较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从两市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2000 年以来,两市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所
10、需用的时间以及内部协调程度不尽相同。两市的第二产业都在 GDP 中占主导地位。2000 年时,我市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 25.8%,比衢州的 21.3%高 4.5 个0510152025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衢 州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占 37.4%,比衢州 42.9%低 5.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占 36.8%,比衢州 35.8%高 1 个百分点,表明衢州的工业化程度比我市高,产业结构调整比我市早;“十五” 时 期,我市 经济较 快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充分体现,到 2005
11、 年,我市第二产业比重达到 45.8%,与衢州的45.9%接近;“十一五”时期,衢州的快速 发展又与我市拉开了距离,2010 年,我市第二产业比重占 49.5%,比衢州 54.9%低 5.4 个百分点。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我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 16.3 个百分点,比衢州下降 12.8 个百分点多了 3.5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 12.1 个百分点,比衢州上升 12个百分点多了 0.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 4.2 个百分点,比衢州提高 0.8 个百分点多了 3.4 个百分点。在这十年之中,两市都是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我市比衢州稍快。2000 年,我市工业增加值 40
12、.45 亿元,比衢州 54.44 亿元少 13.99 亿元,到“十五 ”期末,我市工业增加值 116.07 亿元,比衢州 122.2 亿元少 6.13 亿元,差距有所缩小;“ 十一五 ”期末,我市工 业增加值 278 亿元,比衢州349.46 亿元少 71.46 亿元,差距又进一步扩大。“十五” 时期,我市年均增长 18.2%,比衢州 15.8%快 2.4 个百分点;“十一五” 时 期,我市年均增长 17.4%,比衢州 18.3%低 0.9 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8%,比衢州 17.1%快 0.7 个百分点。(五)收入比较1地方财政收入比我市多。2000 年,我市财政
13、总收入为 12.83 亿元,比衢州 10.34 亿元多 2.49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62 亿元,比衢州 5.81 亿元多 1.81 亿元。“十五” 期末,我市财政总收入 34.81 亿元,与衢州差距为 2.6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都达到 20 亿元,两市基本一致;“十一五” 期末,我市财政总收入 76.84 亿元,比衢州多 1.49 亿元,但地方财政收入被衢州反超,我市地方财政收入 44.94 亿元,比衢州少 2.04 亿元;两市财政收入差距虽然不是很大,但增长速度比我市更快,“十五 ”时期,我市财政总 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22.1%和 21.3%,比衢州 25.5%、
14、28.1%分别落后 3.4 个和 6.8 个百分点;“十一五” 时 期,我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17.2%、17.6%,比衢州18.5%、18.6%分别落后 1.3 个和 1 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19.6%、19.4%,比衢州 22%、23.2%分别落后 2.4 个和 3.8 个百分点。20002012 年两市财政总收入(亿元)比较2农民收入比我市高。2000 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 7960 元和 259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衢州 7592元高 36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衢州 2949 元低 359 元;“十五”
15、期末,衢州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我市,2005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 12846 元和 3572 元,比衢州02040608010012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衢 州13006 元、4850 元分别少 160 元、127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十一五 ”期末,我市城 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2846 元和 3572 元,比衢州 13006 元、4850 元分别少 160 元、1278 元。从年均增速来看,“十五” 期间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 10%和 6
16、.6%,比衢州 11.4%、10.5%分别低 1.4 个和 3.9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差距较大;“十一五” 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 10.4%和 12.8%,比衢州10.9%、11.3%分别低 0.5 个和高 1.5 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民收入水平虽不如衢州,但增长速度却不逊色。十年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 10.2%和 9.7%,比衢州11.1%、10.9%分别低 0.9 个和 1.2 个百分点,总体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没有衢州快。20002012 年两市城乡居民收入(亿元)比较二、发展现状比较“十二五” 以来, 丽水与衢州都 积极推进 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17、,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升级加快,财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丽 水 城 镇 丽 水 农 村 衢 州 城 镇 衢 州 农 村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与衢州相比,丽水在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综合经济实力比较1.经济总量仍比我市多。2013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83.08 亿元,比衢州少 73.4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衢
18、州多 1.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比衢州少 58.0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衢州少 16.94 亿元;我市人均生产总值 46383元(常住人口),比衢州 49797 元少 3414 元。工业经济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与衢州差距缩小,我市工业增加值仍比衢州低,但两市差距由 2011年 121.4 亿元减少到 47.14 亿元。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GDP(亿元) 983.08 894.1 1056.57 972.25一产 84.65 79.37 83.15 79.75二产 497.87 449.5 555.92 516
19、.34其中:工业 430.15 384.9 477.29 442.16三产 400.56 365.23 417.5 376.1620112013 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较798.22 894.1983.08919.62 972.25 1056.570200400600800100012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2.经济发展速度比衢州快。我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稳定工业,助推服务业,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态势,2013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2%,增速比衢州快 0.1 个百分点,2012 年增速也比衢州快 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4%
20、,比衢州高 2.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11.2%,比衢州高 0.8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 12.2%,比衢州高 1.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8%,比衢州低 1 个百分点。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GDP 增速(%) 9.2 10.5 9.1 8.5一产 3.4 3.9 1.1 3.0二产 11.2 11.8 10.4 8.1其中:工业 12.2 12.4 11.0 8.5三产 8.0 10.5 9.0 10.420112013 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较11.5 10.59.211.48.5 9.10246810
21、1214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3.财政收入比衢州多。2013 年我市财政总收入比衢州多6.0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也超过衢州,从 2011 年起,地方财政收入与衢州的差距逐渐缩小,到 2012 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比衢州多 1.19 亿元,2013 年比衢州多 0.95 亿元。我市财政收入增速相对较快,2011 年、2012 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 30.3%和 12.6%,比衢州高出 4.2 个和 0.6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 27.6%和 12.6%,比衢州高出 5 个和 2.5个百分点。2013 年衢州速度比我市高,分别高出 0.8 个和 0.6个百分点。
22、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财政总收入(亿元) 124.22 112.66 118.21 106.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3.7 64.61 72.75 63.42财政总收入(增长%) 10.3 12.6 11.1 1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4.1 12.6 14.7 10.120112013 年两市财政总收入(亿元)比较20112013 年两市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较100.09 112.66124.2295.02 106.39118.2102040608010012014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57.36 64.6173.7
23、57.57 63.4272.750102030405060708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二)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2013 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8.6:50.6:40.8,与衢州 7.9:52.6:39.5 相比, 产业结构仍有较 大差异,我市充分发挥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农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趋势变缓,比 2012 年仅下降 0.3 个百分点,仍高于衢州 0.7 个百分点。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鼎盛时期,第二产业比重还有所提高;衢州工业增加值比我市多,基本形成了支柱产业突出、特色工业明显、块状经济发达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结构,2012 年第二产业比重从高位出现
24、转折,从 2011年的 55.6%回落到 53.1%,2013 年继续回落到 52.6%,仍比我市高 2 个百分点。虽然我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比重提高较难,2013 年第三产业比重 40.8%,比 2010 年回落0.2 个百分点,仍比衢州高 1.3 个百分点。与我市的走势有所不同,衢州第三产业比重有明显提升,2013 年为 39.5%,比2011 年提高了 3.4 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和空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现实。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GDP 比重(%) 100 100 100 100一产
25、8.6 8.9 7.9 8.2二产 50.6 50.3 52.6 53.1其中:工业 43.8 43.0 45.2 45.5三产 40.8 40.8 39.5 38.72013 年两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三)社会投入方面比较1.投资规模与衢州有较大差距。近两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投资规模与衢州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潜力。2013 年,固定资产投资为比衢州 670.72 亿元少 100.3 亿元,其中工业投资 182.97 亿元,比衢州 317.93 亿元少 134.96 亿元,仅为衢州工业投资的一半,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只有 32.1%,与衢州 47.4%有较大
26、距离,我市工业投入在规模和比重方面都明显偏低。从2011 年开始,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这一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1.5%,比衢州高 7 个百分点;2012 年,我市增长 31.7%,比衢州高 18.6 个百分点,2013 年,我市增长 16.6%,比衢州高 12 个百分点。20112013 年两市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较丽 水8.650.640.8一 产 二 产 三 产衢 州7.952.639.52.金融信贷投入比衢州多。2013 年,我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302.75 亿元,比衢州多 51.89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16.5%,比衢州高 0.5 个百分点,我市存贷比只有 7
27、7.5%,比衢州 83.8%低 6.3 个百分点。20112013 年两市金融贷款余额(亿元)比较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70.42 471.98 670.72 566.13比上年增长(%) 20.9 31.7 18.5 13.1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1302.75 1117.86 1250.86 1078.53比上年增长(%) 16.5 16.6 16.0 15.4(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358.47471.98570.42504.63 566.13670.7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1
28、2012 2013丽 水 衢 州958.991117.861302.75934.51 1078.531250.8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2013 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20.8 亿元,比衢州低 22.87 亿元。近两年增速比衢州快,我市分别是 15.4%、17.5%,比衢州分别高 1.6 个和 2.3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 145.31 亿元,比衢州多 10.7亿元,增长 16.8%,比衢州高出 6.3 个百分点。丽 水 衢 州20
29、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20.8 371.09 443.67 396.36比上年增长增长(%) 15.4 17.5 13.8 15.2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亿元)145.31 132 134.61 119.65比上年增长增长(%) 16.8 25.5 10.5 14.120112013 年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较(五)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外向型经济日益受到重视,外贸出口对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2013 年我市实现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23.73 亿美元,比衢州少 0.17 亿美元,增速为 15.6%,
30、比衢州低 13 个百分点。我市实际利用外资12784 万美元,比衢州多 6168 万美元,是衢州的近 2 倍,增315.89371.09 420.8344.34 396.36443.67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长 23.1%,比衢州 30.6%低 7.5 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规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市投资结构和投资质量,对产业升级、技术引进、企业管理等方面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外贸出口(亿美元) 23.73 19.76 23.90 18.59比上年增
31、长(%) 15.6 8.9 28.6 5.6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2784 10386 6616 5067比上年增长(%) 23.1 134.2 30.6 11.620112013 年两市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比较(六)城乡居民收入比较衢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比我市低,增长速度也比我市慢,2013 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045 元,比衢州多162 元,增速为 10.4%,比衢州高 0.3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大差距,近两年增速比衢州快,衢州在 2012 年已经实现超万元,2013 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24 元,比衢州少 1900 元;2011 年、2012 年、
32、2013 年增速分别为19.5%、13.4%和 13.2%,比衢州分别高 3 个、2.2 个和 1.9 个百分点,两市之间差距有所缩小。丽 水 衢 州2013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2 年181423 197587237300176074 185928239023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9045 26309 28883 28187比上年增长(%) 10.4 12.5 10.1 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0024 8855 11924 10714比上年增
33、长(%) 13.2 13.4 11.3 11.220112013 年两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较20112013 年两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较三、未来政策目标比较(一)目标方面差异“十二五” 时 期,衢州确定的 发展目标是: 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高于省际周边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市化率、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升幅高于“ 十一五” 实绩,产业23391 263092904524900 2818728883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7809 88
34、55100249635 107141192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1 2012 2013丽 水 衢 州提升、基础网络和惠民安康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三个千亿” ,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产业四大千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六个翻番” ,再造一个新衢州,区域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 2015 年,完成“123”全面小康工程,即地区生产总值 1000 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00 亿元以上,全部
35、工业总产值 3000 亿元以上。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筑,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如果两市都实现发展目标,我市在经济总量上就有明显差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二)举措方面差异一产方面:衢州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建设“125 工程” :力争到 2015 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 13000 元,建成二大园区:全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100 个,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100 个,总面积 35 万亩。保持全市 80
36、 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 65 万吨以上。我市将深入实施“强龙兴农 工程” ,着力引 进和培育农业大企业,力争实现产值超亿元农业骨干龙头企业 35 家左右。大力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力争建成粮食功能区 30 万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 10 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 2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50 个,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水平。二产方面: “十二五”期间,衢州将核心区力争升格为规模超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金属制品、新型建材、绿色食品、高档特种
37、纸四大传统产业,培育 1 个500 亿元、3 个 300 亿元、若干个 100 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培育 5 家以上超百亿元、50 家超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成为推动衢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到“十二五 ”末,全市力争培育形成 1 个产值千亿级产业,5 家左右产值百亿级企业,30 家以上产值十亿级企业,全面提升丽水产业综合竞争力。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汽摩配、机床工模具、阀门、建筑五金、微电机等);不锈钢产业:(不锈钢(特钢)管材、板(带)材、线材及制品和模具钢等)。三产方面:衢州将建设“四中心一枢纽”: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教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力争在“
38、十二五 ”时期,建成四省 边际粮食物流、 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信息、会展业四大中心,将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 15%以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比 2010 年翻一番,旅游业建设成为衢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市将培育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 50 家左右。深入实施大景区建设工程,重点推进 8 大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建设,加快建成 20 个以上的国家 4A 级旅游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 1 个 5A 级旅游区。期末旅游总收入达到 350亿元,年均增长
39、25以上。四、有益启示从过去、现在和今后举措等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两地发展在不同时期出现互相交替领先,有部分指标如财政收入、外贸出口等指标已超过衢州,但总体上与衢州仍有不少差距,仍有大部分指标低于衢州,有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要全面赶超仍然困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实现新的跨跃。启示之一:加快转型推动,才能迎头赶上。差距就是努力方向,不走寻常路,在转型升级中抢得先机,奋起直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过于依赖一般加工制造、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经济加快向主要依靠高端制造、主要依靠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转变。启示之二:立足生态优先,才能争取先机。生态成为继劳动力
40、、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之后的又一生产要素,丽水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优势逐渐显现,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有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好这一丰富的资源,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启示之三:唯有创新驱动,才能决胜 未来。创新,顾名思义是“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新” 。创新成就过去,创新决定未来。要实现赶超,还是要靠创新创业。应该既通过投资拉动,更通过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加快向“需求和创新双重驱动型”经济转变 。行业发展殊途 转型任务同归2013 年丽水、衢州工业经济比较分析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 、实现 “四翻番 ”的决
41、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 工作基 调,稳 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优环境,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与各较发达地市相比,丽水、衢州两地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规模伯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类同。分析两地工业经济发展进程,对比两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特点,有助于丽水找到并突出优势,走出一条生态工业的新路。一、两地工业经济发展历史概况丽水、衢州都是我省欠发达地区,人口、经济实力相当。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一直呈现齐头并进的特点,但在工业增加值总量上,衢州一直高于丽水,且在 1993 年至 1999 年(南巡讲话后至丽水“撤地设市” 前)以及 200
42、6 年后分 别出现丽水工 业增加值与衢州差距拉大趋势。与丽水相比,衢州工业经济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更高。近二十余年,其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高于丽水。两地比重差距在 2003 年逐渐缩小至 0.1 个百分点后(当年丽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33.0%),继续拉大,但在 2013 年差距收窄。两地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异说明尽管丽衢两地同属“ 欠发达” ,工业经济均起步较晚,且各自占全省工业比重都很小;但是就两地对比而言,衢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略佳,且在当地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更高。这既与两地发展历史中所掌握的要素禀赋差异有关,也与两地不同的区位特点
43、有关。然而,随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两地工业经济发展在继续扩量的同时也共同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转型升级的提质要求。与此同时,历史既有的资源禀赋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要素两难的破题正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后,丽水的生态资源优势更加明显。而且两地的区位差异也正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各区域经济圈的崛起变为比较优势。当前,两地工业经济均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丽水既可借鉴衢州在解决转型过程中共性问题上的长处,更要发挥自己在生态资源等个性特点上的优势,逐步缩小工业经济发展的既有差距。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两地工业经济发展在结构上的差异以及转型升级过程
44、中的不同特点。二、两地工业经济结构差异(一)行业结构区别说明要素差异丽衢两地均重视发展工业,但两地因历史沿袭及项目引进的不同,形成了相对固定且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的行业结构。丽水在金属、水电、化工和合成革等传统产业基础上,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逐渐壮大和完善了轴承、竹木、汽车配件和羽绒纺织产业,形成了以金属制品业为龙头,多传统行业支撑的行业结构。2013 年,丽水规模以上工业共有 9 个行业的年度增加值超过 10 亿元。以金属制品业为首的这 9 个行业的增加值合计占当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七成份额。与丽水以金属制品业为龙头不同,衢州在化工、造纸、印刷等传统产业基础上,逐步壮大和完善了竹木
45、、食品、建材等产业,同时还引进和发展了光伏产业。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使衢州形成了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为龙头,多传统行业支柱和新行业支撑的行业结构。2013 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共有 11 个行业的年度增加值超过 10 亿元。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为首的这 11 个行业的增加值合计占当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八成份额。两地龙头行业和整体行业结构存在区别,其直接原因是两地工业发展的历史沿袭和近年项目引进的区别,根本原因是两地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一是劳动力要素存在差异。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衢州的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就已初具雏形。以巨化集团为例,其始建于 1958 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
46、展已经成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和浙江省最大的化工基地。半个世纪的发展不仅壮大了企业规模,同时也培养了几代化工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同时围绕行业特点,相应的职业教育也发展成熟,不断孵化新的劳动力资源,形成稳定可靠的劳动力要素保障。相比而言,丽水缺乏劳动力要素上的个性优势,劳动力要素相较衢州对外地流转的依赖性更强。二是土地要素存在差异。在地理位置上,衢州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赣皖四省结合部,占有“四省通衢” 的地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丽水则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素有“ 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山高坡陡, 历史上多受交通、信息不畅所困扰。地理地貌和区位的区别,让衢州的土地要素明显优
47、于丽水。但是,由于地势落差较大、地域水系发达,又给丽水发展水电产业提供了便利。三是产业资本要素存在差异。由于衢州主导产业多集中于传统行业,且发展历史较长,在引进外来资本的同时,其既有产业资本也具有明显的扩容特点即产业资本要素在原有行业基础上实现再集聚和再投入,扩大了原来产业的资本要素容量。与衢州不同,丽水多通过政策倾斜来承接周边地区资本要素的转移。例如分量渐重的合成革产业,其产业资本要素便来自邻市温州的转移。(二)增加值构成区别说明基础差异截至 2012 年底,丽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1100 家比衢州多 170 家。2012 年,丽水 11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生的营业盈余(一般为营业
48、利润,不含投资收益)共计 122.2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盈余 0.11 亿元;衢州 94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生的营业盈余共计 98.68 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营业盈余 0.10 亿元,略低于丽水。说明两地企业经营效益相近。但是在收入法增加值构成的其他各项内容,丽水均低于衢州,尤其是劳动者报酬差异较大。两地占比最大的龙头行业增加值率也存在差异。2012 年,占衢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率为 24.83%,明显高于占丽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3%的金属制品业 16.25%的增加值率。两地增加值总量及构成的区别,说明两地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存在差异。相较而言,
49、衢州的工业基础比丽水更好,整体效益也更优。这种基础差异在两地各自龙头行业上,反映得更加明显。(三)市场需求区别说明潜力差异由于丽衢两地的行业结构不同,各产业面向的市场需要也存在区别。丽水各主要产业大部分处于工业产业链上游,产成品多为工业初级产品,面向的是中下游工业企业生产的原料需求,其需求受下游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能释放情况影响。丽水的水电行业虽然生产供应受气候影响,但需求刚性。此外,近年来丽水工业产业链也有下沉延伸趋势。竹木、纺织等多个直接面向消费市场需求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内增加值有望超过 10 亿元。与丽水相比,衢州各主要产业的产成品除了满足下游工业企业外,最显著的区别是其产品需求面向基础建设投资。尤其是其水泥建材产业,其需求对建设投资的倚重过大,受政策调控的风险较高。两地工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区别,说明两地在未来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潜力均有差异。相较而言,衢州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更艰巨,而丽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工业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的潜力更大。三、两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特点(一)两地共性问题尽管两地工业经济的结构和发展优势都不相同,工业发展的要素、基础和潜力也各有差异;但是两地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目标近似,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 耗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