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填空题 (10 题)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5、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6、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 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 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9、外
2、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0.52 小时内给药, 或麻醉开始时给药。10、如果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二、判断题 (10 题)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 药 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 与特殊使用三类。 ( )2、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 导致耐 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 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 )4、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3、,可导 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2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5、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 3 至 7 天。 ( )7、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 药治疗性应用,不属 预防应用范畴。( )8、头孢吡肟(马斯平)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 ( )10、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 )三、简答题(8 题)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级原则? 答:(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
4、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 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2、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答:(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 3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
5、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 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答:(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4、清洁手术外
6、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答: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 脏手术、眼内手 术等;异物植入手 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5、清洁-污染手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答: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4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经直肠前
7、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6、污染手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答: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答: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 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可分 3 个)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
8、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 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 脏手术、眼内手 术等;异物植入手 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 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5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