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培养基和试剂性能测试方法 6.1 生产商及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 GB 4789.28XXXX 11 6.1.1 非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目标菌生长率定量测试方法 6.1.1.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一个至少3 mm 厚的琼脂层(直径90 mm 的平皿通常要加入18 mL20 mL琼脂培养基),需添加试剂的培养基,应使培养基冷却至47 50 后才添加试剂。倾注后将平板放到水平平面,使琼脂冷却凝固。凝固后的培养基应立即使用或存放于暗处和(或) 2 8 冰箱的密封袋中,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应对琼脂表面进行干燥,但应注意不要过度
2、干燥。 6.1.1.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或采用其他方法,制备10倍系列稀释的菌悬液。生长率测试常用每平板的接种水平为20 CFU200 CFU 。 6.1.1.3 接种 选择合适稀释度的工作菌悬液0.1 mL,均匀涂布接种于待测平板和参比平板。每一稀释度接种两个平板。可使用螺旋平板法(见附录F)或倾注法进行接种,并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 6.1.1.4 计算 选择菌落数适中的平板进行计数,按下列式(1)计算生长率。 PR = (1) osNN式中: PR生长率; NS待测培养基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总数; N0参比培养基平板上获得的菌落总数(该菌落总
3、数应100CFU )。 参比培养基的选择:一般细菌采用TSA,一般霉菌和酵母采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对营养有特殊要求的微生物采用适合其生长的不含抑菌剂或抗生素的培养基。 6.1.1.5 结果解释 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非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应不小于0.7。 6.1.2 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测试方法 6.1.2.1 目标菌生长率定量测试方法 6.1.2.1.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按照6.1.1.1中要求进行。 6.1.2.1.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按照6.1.1.2中要求进行。 6.1.2.1.3 接种 按照6.1.1.3中要求进行。 GB 4789.28X
4、XXX 12 6.1.2.1.4 计算 按照6.1.1.4中要求进行。 6.1.2.1.5 结果解释 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选择性分离固体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一般不小于0.5,最低应为0.1;选择性计数固体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一般不小于0.7。参照附录F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6.1.2.2 非目标菌(选择性)半定量测试方法 6.1.2.2.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按照6.1.1.1中要求进行。 6.1.2.2.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作为工作菌悬液。 6.1.2.2.3 接种 用1 L接种环取选择性测试工作菌悬液1环,在待测培养基表面划六条平
5、行直线(如图1),同时接种两个平板,划线时可在培养基下面放一个模板图,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 操作时用接种环而不用接种针,接种环应完全浸入培养基中。取一满环接种物,将接种环接触容器边缘3次可去除多余的液体。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平面的角度应为2030。接种环压在琼脂表面的压力和划线速度前后一致,整个划线应快速连续,移取液体培养物时应将接种环伸入培养液下部分以防止环上产生气泡或泡沫。 图1 非目标菌半定量划线法接种模式图 6.1.2.2.4 计算 培养后按以下方法对培养基计算生长指数G 。每条有比较稠密菌落生长的划线则G 为1,每个培养皿上最多为6分。如果仅一半的线有稠密菌落生长,则G为0
6、.5。如果划线上没有菌落生长、生长量少于划线的一半或菌落生长微弱,则G 为0。记录每个平板的得分总和便得到G 。同时接种两个平板。 6.1.2.2.5 结果解释 GB 4789.28XXXX 13 非目标菌的生长指数G一般小于或等于 1,至少应达到小于5。 6.1.2.3 非目标菌(特异性)定性测试方法 6.1.2.3.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按照6.1.1.1中要求进行。 6.1.2.3.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按照6.1.1.2中要求进行。 6.1.2.3.3 接种 用1 L接种环取测试菌培养物在测试培养基表面划平行直线。并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 6.1.2.3.4 结果解释 非目标菌
7、应有典型的菌落外观、大小和形态。 6.1.3 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半定量测试方法 6.1.3.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每管10 mL。 6.1.3.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或采用其他制备方法,制备10倍系列稀释的菌悬液。 6.1.3.3 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 CFU100 CFU 的目标菌,每管接种量为1 mL ,接种两个平行管。同时将1 mL菌悬液(与试管接种同一稀释度)倾注平板,接种两个平板,作接种量计数用。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如增菌时间为8 h以下,需取10 L培养后的增菌液倾注到适合的培养基中,再
8、按适合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3.4 结果解释 用目测的浊度值(如02)评估培养基: 0表示无混浊; 1表示很轻微的混浊; 2表示严重的混浊。 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2。 有时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生长后聚集成细胞团,沉积在试管或瓶子底部,发生这种情况时,小心振荡试管后再进行观察。 如增菌8 h以下,10 L增菌液培养计数结果参照附录D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6.1.4 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半定量测试方法 6.1.4.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每管10 mL。 6.1.4.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GB 4789.28XXXX 14 按照6.1.3.2中要求进行。 6.1.4.3 接种
9、6.1.4.3.1 混合菌的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 CFU100 CFU 的目标菌( 特殊接菌量参照附录D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并接种1000 CFU5000 CFU 的非目标菌,接种总量为1 mL ,同时接种两个平行管,混匀。同时分别将目标菌菌悬液(与试管接种同一稀释度)和非目标菌菌悬液(比试管接种小10100倍稀释度)1mL倾注平板,接种两个平板,作接种量计数用。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4.3.2 非目标菌的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00 CFU5000 CFU 的非目标菌,接种量为1 mL ,同时接种两个平行管,混匀。按标准方法中规
10、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4.4 培养液的接种 6.1.4.4.1 混合菌培养液的接种 用10 L接种环取1环经培养后的混合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到特定的选择性平板上,同时每管接种一个平板。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4.4.2 非目标菌培养液的接种 吸取10 L经培养后的非目标菌培养液,均匀涂布接种到非选择性平板(如TSA)上。同时每管接种一个平板。可使用倾注法进行接种,并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 6.1.4.5 计算和结果解释 目标菌在选择性平板上的菌落应10 CFU ,则表示待测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率良好;非目标菌在非选择性平板上的菌落数应100 CFU
11、 ,则表示待测液体培养基的选择性为良好。 6.1.5 选择性液体计数培养基的半定量测试方法 6.1.5.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每管10 mL。 6.1.5.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按照6.1.3.2中要求进行。 6.1.5.3 接种 6.1.5.3.1 目标菌的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 CFU100 CFU 的目标菌,接种总量为1 mL ,同时接种两个平行管,混匀。同时将1 mL菌悬液( 与试管接种同一稀释度)倾注平板,接种两个平板,作接种量计数用。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5.3.2 非目标菌的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00 C
12、FU5000 CFU 的非目标菌,接种总量为1 mL ,同时接种GB 4789.28XXXX 15 两个平行管,混匀。同时将1 mL菌悬液( 比试管接种小10100倍稀释度)倾注平板,接种两个平板,作接种量计数用。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5.4 结果解释 用目测的浊度值(如02)评估培养基: 0表示无混浊; 1表示很轻微的混浊; 2表示严重的混浊。 并记录小导管收集气体的体积比。 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2,产气应为1/3 或以上;非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0或1,无产气现象。 注:有时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生长后聚集成细胞团,沉积在试管或瓶子底部,发生这种情况时,小心振荡试管后再进
13、行观察。 6.1.6 悬浮培养基和运输培养基的定量测试方法 6.1.6.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每管10 mL(有特殊要求的可选用5 mL)。 6.1.6.2 目标菌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按照6.1.3.2中要求进行。 6.1.6.3 接种 在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接种100 CFU1000 CFU 的目标菌,同时接种两个平行管,混匀后,立即吸取1 mL待测培养基混合液,参照附录F 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倾注平板,每管待测培养基接种一个平板。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 剩余已接种菌液的待测培养基置20 25 放置45min后;再吸取 1 mL倾注
14、平板,每管培养基接种一个平板,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如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待测培养基,参照附录F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放置或培养后再进行菌落计数。 6.1.6.4 结果观察与解释 待测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变化应在50%内。 6.1.7 Mueller-Hinton血琼脂的纸片扩散测试方法(定性测试方法) 6.1.7.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倾注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一个厚度为4 mm 5 mm 的琼脂层。倾注后将平板放到水平平面,使琼脂冷却凝固。凝固后的培养基应立即使用或存放于暗处和(或)5 3 冰箱的密封袋中,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应可将平板置35
15、温箱中或置室温层流橱中对琼脂表面进行干燥,培养基表面应湿润,但不能有水滴,培养皿也不应有水滴。 6.1.7.2 质控菌株的复苏 将质控菌株接种到血平板上,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检查纯度合格后,用于质控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6.1.7.3 质控菌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GB 4789.28XXXX 16 将纯度满意的质控菌株培养物悬浮于TSB肉汤中,并调整浊度为 0.5麦氏标准(约1108 CFU/mL2108 CFU/mL )。 6.1.7.4 接种 用涂布法将质控工作菌悬液接种于MH平板上,并贴上相应的抗生素纸片( 每平板最多贴6片),将平板翻转后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
16、进行培养。调整菌悬液浊度与接种所有平板间的时间间隔不要超过15 min。 6.1.7.5 结果观察与解释 在无反射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抑菌环。结果解释参照参照附录D表D.7 。 6.1.8 鉴定培养基的测试方法 6.1.8.1 液体培养基 6.1.8.1.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再进行灭菌和添加试剂。 6.1.8.1.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中或采用其他制备方法,制备成5 McFarland 浊度(约109 CFU/mL)的菌悬液。 6.1.8.1.3 接种 吸取0.05 mL0.08 mL(约12滴)至待测培养基内,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
17、行培养。 6.1.8.1.4 结果观察与解释 需加指示剂的试验在微生物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按顺序加入指示剂,再观察结果。结果解释参照附录D表D.8。 6.1.8.2 半固体培养基 6.1.8.2.1 培养基的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灭菌后竖立放置,冷却后备用。 6.1.8.2.2 接种 取新鲜质控菌株斜面,用接种针挑取菌苔穿刺接种至待测培养基内。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8.2.3 结果观察与解释 需加指示剂的试验在微生物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按顺序加入指示剂,再观察结果。结果解释参照附录D表D.8。 6.1.8.3 高层斜面培养基和斜面培养基 6.1.8.3.1 培养基的
18、制备 GB 4789.28XXXX 17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灭菌后摆放成高层斜面(斜面与底层高度约为2:3)和普通斜面(斜面与底层高度约为3:2),冷却后备用。 6.1.8.3.2 接种 高层斜面培养基:取新鲜质控菌株斜面,用接种针挑取菌苔穿刺接种至琼脂高层,穿刺接种完毕后,再在斜面上划“之” 字形接种;斜面培养基:取新鲜质控菌株斜面,用接种环挑取菌苔在斜面上划“之”字形接种。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8.3.3 结果观察与解释 需加指示剂的试验在微生物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按顺序加入指示剂,再观察结果。结果解释参照附录D表D.8。 6.1.8.4 平板培养基 6.1.8
19、.4.1 培养基的制备 倾注灭菌融化的培养基到平皿中,使之在平皿中形成一个至少3 mm 厚的琼脂层(直径90 mm 的平皿通常要加入18 mL20 mL琼脂培养基)。 6.1.8.4.2 接种 取新鲜质控菌株斜面,用接种环挑取菌苔在平板上划“之”字形接种,或用接种针挑取菌苔在平板上点种接种。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1.8.4.3 结果观察与解释 参照附录D表D.8。 6.1.9 实验试剂的测试方法 6.1.9.1 实验方法 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6.1.9.2 结果观察与解释 参照附录D表D.8。 6.2 实验室使用商品化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 6.2.1 非选
20、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半定量测试方法 6.2.1.1 平板的制备与保存 按照6.1.1.1中要求进行。 6.2.1.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作为工作菌悬液。 6.2.1.3 接种 GB 4789.28XXXX 18 用1 L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如图2)。A区用接种环按0.5 cm的间隔划4条平行线,按同样的方法在B区和C区划线,最后在D 区内划一条连续的曲线。同时接种两个平板,划线时可在培养基下面放一个模板图,并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培养平板。 图2 目标菌半定量划线法接种模式图 操作时用接种环而不用接种针,接种环应完全浸入培养基中。取一满环接种物,将接
21、种环接触容器边缘3次可去除多余的液体。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平面的角度应为2030。接种环压在琼脂表面的压力和划线速度前后一致,整个划线应快速连续,移取液体培养物时应将接种环伸入培养液下部分以防止环上产生气泡或泡沫。 通常用同一个接种环对AD区进行划线,操作过程不需要对接种环灭菌。但为了得到低生长指数G,在接种不同部分时应更换接种环或对其灭菌。 6.2.1.4 计算 培养后,评价菌落的形状、大小和生长密度,并计算生长指数G。每条有比较稠密菌落生长的划线则G为1,每个培养皿上 G最大为16。如果仅一半的线有稠密菌落生长,则 G为0.5。如果划线上没有菌落生长、生长量少于划线的一半或菌落生长微弱,则
22、G为0。记录每个平板的得分总和便得到G。如,菌落在A区和B区全部生长,而在C 区有一半线生长,则G为10。 6.2.1.5 结果解释 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目标菌的生长指数G大于或等于6时,培养基可以接受。非选择培养基的G值通常较高。 6.2.2 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半定量测试方法 6.2.2.1 目标菌半定量测试方法 按照6.2.1中要求进行。 6.2.2.2 非目标菌(选择性) 半定量测试方法 按照6.1.2.2中要求进行。 GB 4789.28XXXX 19 6.2.3 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液体计数培养基的定性测试方法 6.2.3.1 培养基的
23、制备 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每管10 mL。 6.2.3.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10-3,或采用其他方法,制备成105 CFU/mL 107 CFU/mL的菌悬液作为工作菌悬液。 6.2.3.3 接种 用1 L接种环取一环工作菌悬液直接接种到用于性能测试的液体培养基中,按适合的培养时间和温度进行培养。 6.2.3.4 结果解释 用目测的浊度值(如02)评估培养基: 0表示无混浊; 1表示很轻微的混浊; 2表示严重的混浊。 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2,非目标菌的浊度值应为0或1。 有时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生长后聚集成细胞团,沉积在试管或瓶子底部,发
24、生这种情况时,小心振荡试管后再进行观察。选择性液体计数培养基目标菌应有产气现象,非目标菌无产气现象。 6.2.4 悬浮培养基和运输培养基的定性测试方法 6.2.4.1 培养基的制备 按照6.1.6.1中要求进行。 6.2.4.2 工作菌悬液的制备 将标准储备菌株接种到非选择性肉汤培养过夜作为工作菌悬液。 6.2.4.3 接种 用1 L接种环取一环工作菌悬液直接接种到装有待测培养基的试管中,混匀后,立即用10 L接种环取一环工作菌培养物划平行线接种平板,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培养; 剩余已接种菌液的待测培养基置20 25 放置45 min后,再用 10 L接种环取一环工作菌培养物划平行
25、线接种平板,按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培养。如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待测培养基,参照附录G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放置或培养后再进行划线接种。 6.2.4.4 结果观察与解释 接种前后平板上目标菌的生长情况应均为良好。 6.2.5 Mueller-Hinton血琼脂的测试方法 按照6.1.7中要求进行。 6.2.6 鉴定培养基的测试方法 GB 4789.28XXXX 20 按照6.1.8中要求进行。 6.2.7 实验试剂的测试方法 按照6.1.9中要求进行。 7 测试结果的记录 7.1 制造商信息 培养基制造商或供应商应按客户的要求提供培养基常规信息和相关测试菌株生长特性信息。 7.2 溯源
26、性 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对所有培养基性能测试的数据归档,并在有效期内进行适当的保存。建议使用测试结果记录单(见附录G )进行文件记录并评价测试结果。 GB 4789.28XXXX 21 附录A 培养基的不正确配制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培养基的不正确配制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见表A.1。 表A.1 常见质量问题与解答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培养基不能凝固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低pH造成培养基酸解 称量不正确 琼脂未完全溶解 培养基成分未充分混匀 pH不正确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水质不佳 外部化学物质污染 测定pH时温度不正确 pH计未正确校准 脱水培养基质量差 颜色异常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27、水质不佳 pH不正确 外来污染 脱水培养基质量差 产生沉淀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水质不佳 脱水培养基质量差 pH未正确控制 原料中的杂质 培养基出现抑制/低的生长率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脱水培养基质量差 水质不佳 使用成分不正确,如,成分称量不准,添加剂浓度不正确 制备容器或水中的有毒残留物 选择性差 制备过程中过度加热 脱水培养基质量差 配方使用不对 添加成分的加入不正确,例如加入添加成分时培养基过热或添加浓度错误 添加剂污染 污染 不适当的灭菌 无菌操作技术存在问题 添加剂污染 GB 4789.28XXXX 22 附录B 标准储存菌株和工作菌株的制备 B.1 图B.1给出了从标准菌株制备标
28、准储存菌株的流程。 验证和文件归档 分装进行冻存d或冻干e 依据生产商指引进行复苏a 在5%的血琼脂、TSA或其他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 验证菌株的纯度和特性b 用合适的培养基制备菌悬液c 否 是 符合 获得标准菌株 标准储存菌株f a 通常悬浮于营养肉汤中适宜时间进行复苏。 b 验证菌落形态和革兰氏染色或用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c 例如, TSB添加10%15%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培养基。 d 冻存管可含有多孔的小珠子。 e 在不高于 -70低温冷冻保存可延长保存的时间。禁止采用较高的温度保存。 f 可作为工作菌株来使用。 图B.1 制作标准储存菌株的流程图 GB 4789.28XXXX 23
29、 B.2 图B.2给出了从标准储存菌株制备工作菌株的流程。 符合 制备用于测试的工作菌株 验证菌株的纯度和形态 在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即为工作菌株 否 标准储存菌株a 迅速解冻 是 否 是 否 是 选择2c 选择1b 在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制备用于测试的工作菌株 符合 验证纯度 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分离=工作菌株 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d或冻存菌悬液e 符合 验证菌株的纯度和形态 a 如果标准储存菌株来源于别处,应加以验证及归档。 b 此流程更合适。 c 此流程对某些菌株是必须的,如定量试验。对所有阶段进行归档。 d 例如,可接种到TSA斜面、TSA血琼脂斜面或其他合适的培养基,培养24h,然
30、后在合适的温度(依据不同微生物在1825或28 )可存放4周。 e 例如, TSB添加10%15%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培养基。在不高于-70低温冷冻保存可延长保存的时间。禁止采用较高的温度保存。 生产商及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生产商及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见表D.1表D.9。 表D.1 非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培养基 状态 功能分类 质控指标 培养条件 质控菌株 参比培养基 方法 质控评定标准 特征性反应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固体 非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4h2h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TSA 定量 PR0.7 粪肠球菌ATCC 2
31、9212 MC培养基 固体 非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48h2h 嗜热链球菌 IFFI 6038 MC培养基 定量 PR0.7 中等偏小,边缘光滑的红色菌落,可有淡淡的晕 MRS培养基 固体 非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48h2h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32 MRS培养基 定量 PR0.7 圆形凸起,中等大小,边缘整齐,无色不透明 嗜热链球菌 IFFI 6038 圆形凸起,菌落偏小,边缘整齐,无色不透明 婴儿双歧杆菌 CICC 6069(厌氧培养 ) 圆形,中等大小,边缘整齐,瓷白色 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 固体 非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副溶血
32、性弧菌ATCC17802 3%氯化钠TSA 定量 PR0.7 无色半透明菌落 创伤弧菌落ATCC 27562 营养琼脂 固体 非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4h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TSA 定量 PR0.7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 固体 非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01 24h48h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ATCC 19115 TSA 定量 PR0.7 平板计数琼脂(PCA) 固体 非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48h2h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TSA 定量 PR0.7 金黄色
33、葡萄球菌ATCC 6538 枯草芽胞杆菌ATCC 6633 GB 4789.28XXXX 26 表D.2 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培养基 状态 功能分类 质控指标 培养条件 质控菌株 参比培养基 方法 质控评定标准 特征性反应 亚硫酸铋琼脂(BS)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40h48h 伤寒沙门氏菌CMCC(B)50071 TSA 定量 PR0.5 黑色菌落,有金属光泽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黑色或灰绿色菌落,有金属光泽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粪肠球菌ATCC 29212 HE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
34、24h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TSA 定量 PR0.5 绿-蓝色菌落,有黑心 福氏志贺氏菌CMCC(B)51572 绿-蓝色菌落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5 橙红色菌落,可有胆酸沉淀 粪肠球菌ATCC 29212 G1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LD)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TSA 定量 PR0.5 黑色菌落 福氏志贺氏菌CMCC(B)51572 无色菌落,无黑心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5 黄色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G1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
35、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TSA 定量 PR0.5 按说明书判定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定性 按说明书判定 奇异变形杆菌CMCC(B)49005 按说明书判定 选择性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半定量 G1 PALCAM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4h48h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19115 TSA 定量 PR0.5 灰绿色菌落,中心凹陷黑色,周围有黑色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粪肠球菌ATCC 29212 麦康凯琼脂(MAC)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0h
36、24h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TSA 定量 PR0.5 鲜桃红色或粉红色,可有胆酸沉淀 福氏志贺氏菌 CMCC(B)51572 无色至浅粉红色,半透明棕色或绿色 菌落 选择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半定量 G1 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4h2h 阪崎肠杆菌ATCC29544 TSA 定量 PR0.5 按说明书判定 特异性 普通变形杆菌 CMCC(B)49027 定性 按说明书判定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按说明书判定 选择性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半定量 G1 GB 4789.28XXXX 27 表D.2 (续) 培养基
37、状 功能分 质控 培养条 质控菌株 参比 方 质控评 特征性态 类 指标 件 培养基 法 定标准 反应 CIN-1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261 48h2h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CMCC(B)52204 TSA 定量 PR0.5 红色牛眼状菌落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定性 圆形、粉红色菌,边缘有胆汁沉淀环 选择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半定量 G1 改良Y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261 48h2h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CMCC(B)52204 TSA 定量 PR0.5 无色透明不黏稠菌落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定性 粉红
38、色菌落 选择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半定量 G1 伊红美蓝琼脂(EMB)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TSA 定量 PR0.5 黑色菌落,具金属光泽 特异性 鼠伤寒沙门氏菌 ATCC14028 定性 菌落呈无色、半透明 选择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半定量 G5 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NCTC12900 TSA 定量 PR0.5 无色菌落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定性 粉红色菌落,周围有胆盐沉淀 选择性 金黄色葡
39、萄球菌ATCC6538 半定量 G1 O157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CTC12900 TSA 定量 PR0.5 按说明书判定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定性 按说明书判定 选择性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半定量 G1 奇异变型杆菌CMCC(B)49005 半定量 G1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4h48h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ATCC19115 TSA 定量 PR0.5 蓝绿色菌落,带白色晕环 特异性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ATCC33090 定性 蓝绿色菌落,无白色晕环 选择性
40、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20h24h 福氏志贺氏菌CMCC(B)51572 TSA 定量 PR0.5 白色,突起,无色素沉淀圈 痢疾志贺氏菌 CMCC(B)51105 白色,突起,有清晰环,无色素沉淀圈 特异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定性 黄色,有清晰环,无色素沉淀圈 产气肠杆菌 ATCC13048 绿色菌落,无环和沉淀圈 选择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半定量 G1 GB 4789.28XXXX 28 表D.2 (续) 培养基 状态 功能分类 质控指标 培养条件
41、质控菌株 参比培养基 方法 质控评定标准 特征性反应 改良CCD(mCCD)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421 24h48h 微需氧 空肠弯曲菌ATCC33291 无抗生素的CCD 定量 PR0.5 菌落有光泽、潮湿、扁平,呈扩散生长倾向 选择性 421 24h48h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Skirrow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421 24h48h,微需氧 空肠弯曲菌ATCC33291 无抗生素的CCD 定量 PR0.5 菌落灰色、扁平、湿润有光泽,呈沿接种线向外扩散倾向 选择性 421 24h48h 大肠埃希氏菌ATCC
42、25922 半定量 G1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改良纤维二糖-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mCPC)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9.50.5或361 18h24h 创伤弧菌ATCC27562 3%氯化钠TSA 定量 PR0.1 圆型扁平,中心不透明,边缘透明的黄色菌落 特异性 霍乱弧菌VBO 定性 紫色菌落 选择性 副溶血性弧菌 ATCC17802 半定量 G1 纤维二糖-多黏菌素E (CC)琼脂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940 或36 1 18h24h 创伤弧菌ATCC27562 3%氯化钠TSA 定量 PR0.5 圆型扁平,中心不透明,边缘透明的黄色菌落 特异性 霍乱弧菌
43、VbO 定性 紫色菌落 选择性 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 半定量 G1 硫代硫酸钠-柠檬酸盐-胆盐- 蔗糖琼脂(TCBS)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 3%氯化钠TSA 定量 PR0.2 绿色菌落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弧菌显色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分离 生长率 361 18h24h 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 3%氯化钠TSA 定量 PR0.5 按说明书判定 特异性 霍乱弧菌VbO 定性 按说明书判定 溶藻弧菌ATCC33787 按说明书判定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半定量 G1 B
44、aird-Parker琼脂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18h24h或45h48h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TSA 定量 PR0.7 菌落黑色凸起,周围有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特异性 表皮葡萄球菌CMCC(B)26069 定性 黑色菌落,无混浊带和透明圈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GB 4789.28XXXX 29 表D.2 (续) 培养基 状态 功能分类 质控指标 培养条件 质控菌株 参比培养基 方法 质控评定标准 特征性反应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18h24h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
45、2 TSA 定量 PR0.7 有或无沉淀环的紫红色或红色菌落 弗氏柠檬酸杆菌ATCC43864 选择性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半定量 G5 VRB-MUG琼脂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18h24h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TSA 定量 PR0.7 带有沉淀环的紫红色或红色菌落,有荧光 特异性 弗氏柠檬酸杆菌ATCC43864 定性 可带有沉淀环的红色菌落,无荧光 选择性 粪肠球菌ATCC 29212 半定量 G5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281 5d 酿酒酵母 ATCC 9763 沙氏葡萄糖琼脂 定量 PR0.7 奶油色菌落 黑曲霉 AT
46、CC 16404 白色菌丝,黑色孢子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孟加红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281 5d 酿酒酵母 ATCC 9763 沙氏葡萄糖琼脂 定量 PR0.7 奶油色菌落 黑曲霉 ATCC 16404 白色菌丝,黑色孢子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 半定量 G1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莫匹罗星锂盐(Li-Mupirocin)改良MRS培养基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48h2h 厌氧培养 婴儿双岐杆菌 CICC 6069 MRS培养基 定量 PR0.7 圆形凸起,边缘整齐,无
47、色不透明 选择性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32 半定量 G1 嗜热链球菌 IFFI 6038 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02 24h48h 蜡样芽胞杆菌CMCC(B)63303 TSA 定量 PR0.7 菌落为微粉红色,周围有淡粉红色沉淀环 特异性 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 定性 黄色菌落,无沉淀环 选择性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半定量 G1 胰胨-亚硫酸盐- 环丝氨酸琼脂(TSC) 固体 选择性计数 生长率 361 20h24h 厌氧培养 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 TSC 定量 PR0.7 黑色菌落 选择性 艰难梭菌ATCC4
48、3593 半定量 G1 GB 4789.28XXXX 30 表D.3 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培养基 状态 功能分类 质控指标 培养条件 质控菌株 接种计数培养基 方法 质控评定标准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TSB-YE) 液体 非选择性增菌 生长率 301 24h48h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ATCC 19115 TSA 半定量 混浊度2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 液体 非选择性增菌 生长率 361 18h24h 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 哥伦比亚琼脂 半定量 混浊度2 缓冲蛋白胨水(BP) 液体 非选择性增菌 生长率 361 8h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TSA 半定量 取10L增菌液倾注TSA平板361 培养18h24h,在TSA上100CFU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