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教案+学案(打包10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教案学案打包10套新人教版.zip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教案学案打包10套新人教版.zip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190131119.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1新人教版20190131120.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2新人教版20190131121.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3新人教版20190131122.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17.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18.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31124.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31125.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3新人教版20190131126.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23.ppt
  • 全部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19013111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1新人教版20190131120.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2新人教版20190131121.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3新人教版20190131122.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17.ppt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18.ppt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1新人教版20190131124.ppt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2新人教版20190131125.ppt--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3新人教版20190131126.ppt--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新人教版20190131123.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8、 《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学习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自学提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检测练习1、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2、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客家民居相关特点。位 置作 用材 料结 构文化特征3、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讨论更正1、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2、傣家竹楼——绿色人家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练习设计一.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ā pā 〕2.用鸡蛋请做黏(nián zhān)合剂3.二层当贮(chú zhù)仓4.在土中掺(cān chān)石灰25.一幢幢(chàng zhuàng)竹楼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⑴举例说明 ⑵数字说明 ⑶比较说明 ⑷打比方说明1.竹楼由 20 至 24 根柱子支撑。 ( )2.一百之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 1米、高 15 米以上的楼。 ( )三、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 ,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 ,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 ,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 80 米,周长 250 米。外圈四层,房子 260 间;中圈二层,房子 60 间;里圈一层,房子 8 间。共有房子 328 间,里头住毒害 80 户 500 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 ,易于防卫,便于管理。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布置作业1、为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设计一份导游词。2、课外拓展,迁移练写。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教后反思18 各具特色的民居【备课资料包】客家,或称客家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汉族特征的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唐末宋初,中原汉族居民再次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人。此后,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梅州、赣州、汀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 “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 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2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 1 米、高 15 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3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 3 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 2-3 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 2-3 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 3 米、深 5-20 米,在 3-5 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 10 度,冬季比室外约高 15 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 2.2 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板书设计】41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 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2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 1 米、高 15 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 (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 “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 3 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 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3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 2-3 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 3 米、深 5-20 米,在 3-5 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 10 度,冬季比室外约高 15 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 、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 2.2 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1《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说的话,都是普普通通的话,全文没使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几乎没有任何铺陈、点染。作者怀着对总理深深的敬意,用质朴的语言,对总理一夜的工作,做了真切的描写,读起来,有真情实感。作者对总理敬仰、赞佩之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引起读者的共鸣。本课写事时,实事求是,符合实际,人物的言行,符合人物身份,用词确切,说话得体,文章的篇幅虽简短,但读后感人至深。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作者亲眼所见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2.学习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4.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 , “询问”与“咨询” 、 “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地听写最后两节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教学进程:(一)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写周总理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 。 (板书课题)(二)本文的作者是何其芳。 (简介,略)他整理了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总理审阅。 (简介第一次“文代”会,略)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1.生字正音:朦胧(ménglóng)咨询(zīxún)浏览(liú)2.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23.出示小黑板,辨析词义。以上三组词,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较、辨析词义。(四)指名读全文。要求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全文共 8 个小节,根据内容,可归并为三大段)第一段(第 1 小节)作者整理了总理的报告,把稿子送交他审阅。第二段(第 2 至 6 小节)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到了他工作很劳苦,生活很简朴。第三段(第 7 至 8 小节)在回来的路上,作者心情激动,为有这样的总理感到骄傲、幸福。(五)学习第一大段,指名朗读。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请总理审阅稿子)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第二、三大段。2.总结全文。教学进程:1.指名朗读第二大段,这一大段主要表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你能从第三大段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说明吗?(第三大段写的“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说明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精神)2.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表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的?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从三方面表现的:(1)工作的时间长。 “今晚上” , “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说明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同时点明了课题。 (2)工作量大。 “厚厚的一叠文件”要一夜批完。 (3)工作认真,效率高。 “一句一句地审阅” ,边看边画,还写到他“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强调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他边看边思索,边想边问。一夜工夫,看完了所有的文件,由此可见总理工作尽管十分繁忙,但却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一丝不苟,效率很高)3.进一步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总理生活十分简朴的?(从两方面写的:(1)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东西)课文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极其简单:“极其”二字强调整了“简单”的程度。这句总写印象。一个不大的3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用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工作条件,确实太简单了。在高大的办公室里,安放着这样少,这样简朴的用具,似乎不大相称,但就从这不相称中,反映出了办公室主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写“物”正是为了写人。如此而已,收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办公用具简单,流露出作者感慨、赞佩之情。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后,喝的是一杯绿茶,吃的是一小碟花生米。作者反复强调了花生米很少:“并不多” , “可以数得清颗数” , “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说明它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突出了总理生活十分简朴,令作者难以忘怀。 )4.在这一大段里,除重点写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表现了总理什么高尚品质?请你举例说明。(总理自己彻夜工作,却叫作者“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 ,总理是多么亲切,多么关心别人。总理“招呼……备咨询的意思。 ”反映了总理谦虚,工作严肃认真。作者告别站起来时,把小转椅上面的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 ,这一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总理是那么细心,那么一丝不苟;这样的小事,他也不随便假手他人,又可见总理是多么的质朴,多么平易近人)以上几点,在这段中虽不是作者所着力要描写的,但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去写,就更加完满地写出我们的周总理可亲可敬,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的描述,引起读者共鸣)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一段。归纳:本段写了作者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从他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分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又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东西很少,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作者细致、具体、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指名朗读课文第三大段。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发出什么赞叹?(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正是作者一夜所见,它表现了总理身上极为宝贵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作者为什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感情激荡,不能自已。他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诉说的内心感受,他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一夜的工作” , “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说明了什么?(进一步强调了总理工作劳苦,由“一夜”写到“每夜” ,可见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真是鞠躬尽瘁啊!)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有什么作用?(以反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对总理无限敬仰的强烈感情。文章虽结束,但作者起伏激荡的心潮,仍在读者心中回响!)2.指名朗读全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3.总结中心思想。本文歌颂了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44.讨论、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1)本文简短但内容却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生活、工作的片断,写出了总理崇高的精神,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是十分浓郁的。正因为文章有真情实感,所以才感人至深。(3)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简略。另外文章语言简练,说话得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四、教学提示1.本课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个、两张、一盏、一杯、一小碟……这些数量词突出了总理办公室陈设简陋,说明总理生活简朴。2.本课教学中要抓住作者感情这条线索。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敬仰,达到了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真挚情感。要在分析中让学生产生共鸣。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强理解,通过朗读激发情感。各具特色的民居81.读读记记 “ 和睦、酷热、勤俭持家、清风徐来 ” 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领略各族民情风采,感受祖国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 的民俗特点。 (重点)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叙述方法。 (难点)相关资料1.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由于战乱南迁,开始成为具有 “ 特殊身份 ” 的一群居民,经历几次迁徙活动后,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2.傣族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古族群。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间艺术著称于世。傣族重要的节日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最隆重的是泼水节。1.请 同学 们 自由朗 读课 文,努力 读 准字音、读 通句子。2.想一想: 课 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奇 葩 繁 盛 偏 僻筋 骨 夯 筑 崇 尚和 睦 贮 仓 竹 篾易读错字pā shèng pìjīn hāng chóngmièzhùmù待 dāi(待会儿)dài(招待 等待)多音字横 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 横祸)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点缀:奇葩:理解词语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造句:远远望去碧绿的树上 点缀 着红色的石榴花 ,就像那红色的小灯笼。奇,罕见的、特殊的;葩,花。奇特而美丽的花朵。本文中指客家民居就像美丽的花一样,在众多民居中显得比较特殊、罕见。造句:用岩茶工艺加工的野茶,即属于武夷岩茶中的 奇葩 。偏僻:夯筑:骚扰: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本文中指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比较偏远,交通不便。造句:他居住在一个 偏僻 的小山村。夯土,修筑。本文中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修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造句:城墙是用黄胶土、白砾石、红柳、芦苇分层 夯筑 而成的。扰乱;使不安宁。本文中指盗匪来抢东西,扰乱客家人的生活。造句:当别人在认真做事的时候 ,不要随意去 骚扰 他。侵蚀:崇尚:别致:崇山峻岭:① 逐渐侵害使变坏。本文义。 ② 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 )。造句:波浪式的 侵蚀 将以前的矮圆丘夷成平地。尊重;推崇。本文中指客家人推崇圆形。造句:我们要 崇尚 科学反对迷信。新奇,跟寻常不同。本文中指傣家竹楼别有情趣。造句:苏州园林常在人工湖中摆一块太湖石,充作假山,显得格外 别致 。崇,高;峻,高大。高大陡峭的山岭。本文中指高大险峻的山岭。造句:长城蜿蜒在 崇山峻岭 之间。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本文中指客家土楼经过地震撼动、风雨侵蚀、炮火攻击而没有受到损害。造句:我们村头的大树历经岁月的洗礼到现在仍是 安然无恙 。相互融洽友爱地相处。本文中指客家人代代友好地相处在一起。造句:邻里之间要 和睦相处 。秩序井然:蜂拥而至:本文指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的样子。造句:放学后 ,同学们都 秩序井然 地走出校园。像一窝蜂似的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本文中指全村寨的人都来庆祝,像一窝蜂似的一拥而来。造句:今天商场大促销顾客们都 蜂拥而至 。侵蚀 剥蚀都有 “ 使损坏 ” 的意思。“ 侵蚀 ” 既可用于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思想等抽象事物; “ 剥蚀 ” 多用于自然现象。1.我们不要读不健康的书籍,以防被其宣扬的不良思想 侵蚀 。2.经过风霜雨雪的 剥蚀 ,这个石碑上的字模糊不清了。辨析词语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描写客家民居时主要写了居民的特点、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描写傣家竹楼主要写了竹楼的建筑环境、建筑竹楼的缘由、竹楼外观和内部的特点以及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1.品 读课 文,想想 课 文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2.结 合核心 问题 品 读课 文。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 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部分(第 2自然段) 写傣族人家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第三部分(第 3自然段) 写傣族村寨的别致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部分(第 4自然段) 写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部分(第 5自然段) 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u核心问题: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自具有什么特色?u串珠问题:1.造成客家居民和傣家竹楼建筑上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反映了怎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3.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民居?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 (p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 (chān)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hāng)筑起墙厚 1米、高 15米以上的土楼。这句话详细介绍了客家人建造营垒式住宅的原因,以及该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并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其建筑规模。同时也说明了居住环境对客家建筑风格的影响。列数字阅读方法解密: 品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概念: 列数字也叫列数据,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效果: 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判断方法:往往列举一些数字来说明。答题模式: 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运用: 见本课 “ 课后练习单 ” 第一、 4(2)和第二、 3题。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 (gu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什么?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人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 (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运用 举例子 的方法,写出客家人具体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举例子阅读方法解密: 品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概念: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效果: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增强说服力。判断方法: 所举例子的前面常有 “ 比如 ”“ 例如 ”“ 如 ”等标志性词语。答题模式: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 …… 的具体实例对 …… 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运用: 见本课 “ 课后练习单 ” 第一、 4(3)题。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的习惯。傣族人家为什么 “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这种特殊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体现了傣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 “ 树满寨,花满园 ” 。你如何理解 “ 树满寨,花满园 ” 的动人景致?傣族竹楼原本就 “ 藏在浓绿的竹林中 ” ,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围着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花木果树,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真可以说是 “ 树满寨,花满园 ”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 “ 架竹楼 ” 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 “ 赞哈 ” 唱“ 贺新房 ” 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从傣家建造竹楼可以看出怎样的民风?“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 独特的风俗体现了傣族人民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民族文化传统。 “ 架竹楼 ” 的仪式像过节一般热闹,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和睦。 “ 贺新房 ” 的曲子又给 “ 架竹楼 ” 的仪式增添了文化内涵。u核心问题 :客家民居的特色:房屋是营垒式的;排列方式特殊,如橘瓣状排列;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平等分配房屋,不分贫富、贵贱。傣家竹楼的特色:藏在竹林中; “ 树满寨,花满园 ” ;结构简单,别致美观;室内宽敞且通风很好。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自具有什么特色?1.造成客家居民和傣家竹楼建筑上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建筑上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一是客家人和傣家人居住的地点不同。客家人多居住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傣家人多居住在亚热带地区。二是客家人和傣家人在建筑住宅时,要达到的实用目的有一定的不同。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u串珠 问题: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反映了怎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客家民居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吉祥、幸福、安宁,以及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的文化特征。傣家竹楼反映了中华民族盼望吉祥、平安,家道兴旺,以及团结和睦的文化特征。3.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民居?课文在介绍这些民居特点时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