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木工程系博士培养方案土木工程(2015 年 7 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 ,含以下六个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市政交通 抗震抗爆工程 土木工程信息技术 土木工程材料 二、学制年限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 4-5 年,普博生一般为 3-4 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三、培养环节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研究课题应具有理论和实际工程意义。阅读不少于 30 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
2、新状况的文献,其中 50%应为外文文献,提交文献综述报告。针对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计划、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提交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 3 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
3、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 12 个月。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定于每年的 10 月底。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3、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成果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所获成果应在所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24 个月。4、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答辩前 3 个月进行。最终学术报告会应由 5 名教授职称的教师(含导师)参加。不通过者应在 3 个月后重
4、新进行最终学术报告。5、论文答辩自选题报告起 12 个月后、最终学术报告 3 个月后,方可申请答辩。论文应于答辩前 2 个月交评阅人(提交论文后方可领取评阅意见表) 。评阅意见应密封后交答辩秘书。答辩后应根据评阅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由参加答辩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和导师负责签字后,上交修改后论文存档(未按要求修改论文,不得报学位分委会)。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一名非本研究方向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参加。6、发表论文1)工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与学位论文内容无关的学术论文不能作为符合“发表论文基本要求”的论文。2)工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 “论文发表基本要求
5、”:至少在 SCI 收录的期刊上发表 1 篇论文,并在EI(或 CSCD)收录的期刊上发表 1 篇论文。3)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清华大学”4)以上期刊、集刊的增刊不计。7、其他学术活动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院(系)和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要求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不少于 30 次,每次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 (网上下载) ,并由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当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每次报告均应有 500 字以上的小结,且需经讲座负责教师和导师签字后交系研究生学术助理保存,申请答辩前交土木工程系研究生业务办公室记载成绩。1)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 ,并
6、由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当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学术活动由各研究所教学副所长负责考核。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8、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参见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四、学分要求1、直博生总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养,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说明:除公共必修学分和必修环节外,其它课程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要求和研究课题需要安排选课计划,其中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 7 门。2、普博生总学分不
7、少于 16 学分。五、课程设置1、直博生课程(1)公共必修课程(5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 1 学分(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 2 学分(考试)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90640012) 2 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19 学分)A、基础理论课(4 学分) 应用随机过程 (60420094)4 学分(考试) 基础泛函分析 (60420144)4 学分(考试)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4 学分(考试)B、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15 学分, 且其中包含至少 2 学分跨二级学科的课程) 弹塑性力学 (70030023) 3 学分(考试
8、) 有限元及变分法基础 (70030033) 3 学分(考试) 结构动力学 (70030043) 3 学分(考试) 钢筋混凝土原理 (70030103) 3 学分(考试) 钢结构稳定理论及应用 (70030122) 2 学分(考试) 土力学理论及数值方法 (70030212) 2 学分(考试) 交通经济学 (70030133) 3 学分(考试) 交通流理论与应用 (70030073) 3 学分(考试) 交通规划理论 (70030053) 3 学分(考试) 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与应用 (80030293) 3 学分(考试) 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 (80030553) 3 学分(考试) 水泥基材料化
9、学与物理 (90030024) 4 学分(考试) 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力学 (70030223) 3 学分(考试) 工程结构耐久性与状态评估 (80030303) 3 学分(考试)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 (80030592) 2 学分(考试) 能量原理及其应用 (70030243) 3 学分(考试)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 (80030063) 3 学分(考试) 钢结构的断裂与疲劳分析 (80030072) 2 学分(考试) 壳体和空间结构计算 (80030082) 2 学分(考试) 抗震工程概论 (80030092) 2 学分(考试) 结构抗震与减震原理 (80030252) 2 学分(考试) 结构抗
10、震实验方法 (80030272) 2 学分(考试)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80030543) 3 学分(考试) 建筑工程防火理论和方法 (80030322) 2 学分(考试) 大跨及高层结构体系 (80030112) 2 学分(考试) 灾害学 (80030242) 2 学分(考试) 土木与建筑工程 CAE (70030082) 2 学分(考试) 高等结构动力学 (80030602) 2 学分(考试) 求积元法与应用 (80030341) 1 学分(考试) 高等实验土力学 (80030332) 2 学分(考试) 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工程 (80030183) 3 学分(考试)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80
11、030042) 2 学分(考试) 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计算 (80030312) 2 学分(考试) 结构试验方法与实践 (80030631) 1 学分(考试) 工程领域学科前沿讲座 (69998012) 2 学分(考试) GPS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 (70030173) 3 学分(考试) 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新进展 (80030142) 2 学分(考试)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80030222) 2 学分(考试) 建筑材料物理化学 (70030203) 3 学分(考试) 颗粒材料力学理论与实践 (80030562) 2 学分(考试) 地球空间信息学基础 (80030572) 2 学分(考试)
1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70030183) 3 学分(考试) 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 (70030232) 2 学分(考试) 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 (80030033) 3 学分(考试) 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理论 (80030582) 2 学分(考试) 土木工程结构体系 (80030641) 1 学分(考查) 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 (60030012) 2 学分(考试) 城市历史与理论 (70000142) 2 学分(考试) 导师指定的其他研究生课程(3)必修环节(5 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 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 学分(考查)
13、 资格考试 (99990061) 1 学分(考试) 社会实践 (69990041) 1 学分(考查)(4)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 学分) 学术规范与土木水利工程伦理 B(必修) (70040331)1 学分(考查)(留学生替代课:60250101)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52016 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2、普博生课程(1)公共必修课程(4 学分,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2 学分(考试)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90640012)2 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6 学分,且一门为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 数学类学位课(不少于 1 门) 跨二级
1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 1 门) 导师推荐的其它课程(3)必修环节(5 学分) 资格考试 (99990061) 1 学分(考试)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 2 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99990041) 1 学分(考查) 社会实践 (69990041) 1 学分(考查)(4)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 学分) 学术规范与土木水利工程伦理 B(必修) (70040331)1 学分(考查)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52016 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备注:1、凡非土木工程专业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两门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主干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但本科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2、导师可根据培养计划和课题研究需要,指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非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作为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