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打包7套) 苏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打包7套苏教版.zip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打包7套苏教版.zip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赶海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49.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赶海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0.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荷花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51.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荷花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2.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53.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4.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3苏教版20190212455.doc
  • 全部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赶海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49.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1赶海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0.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荷花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51.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荷花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2.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1苏教版20190212453.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2苏教版20190212454.doc--点击预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古诗两首教案3苏教版2019021245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1 赶海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2、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3)标好自然段序号。3、检查。(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暑假 舅舅 努努 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大螯 咦 吹 拂 哼(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 (配上音乐)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四、作业。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2、抄写生字词语。教后感:一、激情入境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三、重视字词教学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111 赶海教材分析: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 5 个自然段。第 2—5 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学情分析:“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的大海)3、板书课题,理解题意。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1、读课文,读准字音。(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2、重点提醒“舅” 、 “载”的笔顺。3、指导书写。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习字册》上描红。第二课时2一、复习检查1、读词语。2、多音字组词。载 zai ( )zai (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习第 1 自然段。(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① 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② 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3)指名朗读,评议。2、学习第 2 自然段。(1)自读课文思考:① 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2) 讨论交流,指导朗读。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指名试读,强调“闹”字。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a.指名读第 2 句。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c.指名朗读,评议。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a 指名读第三句。b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C 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d 指名朗读,评议。3、小结第二自然段。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 3 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4、学习第 3 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2)讨论交流。(3)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4)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5、学习第 4 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理解“满载而归” “战利品”的意思。3(3)指导读。6、学习第 5 自然段(1)指名读。(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1、总结课文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抄写课后词语。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2)小作者把“浪花” “大虾” “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3、听课文录音。三、说话、写话练习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3、指名说,评议。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课后反思:《赶海》---梦中花落知多少“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长江之畔,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 。《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如何使文中的“海趣”找到共鸣呢?我的做法如下: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4教师导语:大海不仅美丽,而且他有着博大的胸怀,每天都准备了丰富的馈赠给那些赶海的人们。生:什么是赶海?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还有你问题的答案。生初读课文,教师提醒,注意书上插图。教师检查自读情况。1、开火车读词 2、 “拔萝卜”读课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是赶海了吗?倘若是你到了海边,你会去赶海吗?文中的“我”也去赶海了,但是是现在发生的事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生活中有这样难忘的是吗,能用“每当……便想起……”这种句式说说吗?师:呀!你们脑子中记忆深刻的事还真不少呢,赶海的趣呀,也在“我”的脑海中真是深深的扎下了根呀,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再默读课文,找找原因吧,并用笔划出来,做上眉批。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 捉虾之趣, 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的情趣。112 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 400 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目的: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冒”2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比划)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作业:(任选一项完成)1、画一幅荷花图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4、深情地颂读课文教学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12 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 ,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 ,有的“盛开” ,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 ,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授课类型] 讲读课[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 ,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 ,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 2 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 3 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 4 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3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③清香:清淡的香味。④饱胀:饱满得发胀。⑤破裂:出现裂缝。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2.小组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 、 “再赏荷姿” 、 “幻化荷花”三部分。(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 、 “再赏荷姿” 、 “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5.配乐齐读全文。四、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查阅《古诗通》 、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4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2.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1.指导朗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4)小结:“赶紧” 、 “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5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 、 “冒” 、 “才展开” 、 “露出” 、 “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 (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 ”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 ”“……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5)学习第三自然段: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6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 、 “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四、五自然段。(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 (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表演引读。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指导学生有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身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赞美了荷花,老师还能用诗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你们能用你知道的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白《赠江夏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诗名句,学生速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汇。四.作业设计:7读下面的一段话: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板书设计]12.荷花闻到花香: 一……就…… 赶紧跑荷叶: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观赏花姿荷花:冒出来----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变成荷花: 翩翩起舞 与蜻蜓、小鱼交谈113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学情分析: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 、瀑(Pù)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3、解题(1) “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 “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 个生字的音。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2上升腾的情景。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 、 “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3、读三、四行诗句。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生、挂、飞、落)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指导书写“遥” 、 “瀑”写得左窄右宽。“疑”:右上方是“匕” ,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 ,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 、 “鹭”两个生字的音。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3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 ,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 ,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 ,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反复练读。练习背诵。6、指导书写。“鹂”左右结构, “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五、作业1、用钢笔描红。2、背诵课文。3、抄写词语。113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一)通过“预习” ,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 l* 紫 z! 川 chu1n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二)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 、 “香炉” 、 “紫烟”各指什么?2“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 、 “前” 、 “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 、 “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 、 “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3学能力。五、小结(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 、 “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 、 “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 ,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六、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 m0ng 行 h2ng 泊 b$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 ,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二) 《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4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重点理解: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翠柳:翠绿色的柳树。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重点理解: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东吴:指江苏一带。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鸣” 、 “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黄” 、 “翠” 、 “白” 、 “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含” 、 “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5顺序是:由近及远。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含”上部今不要加点。“吴”口天吴。五、小结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六、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