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临沂苍山四中) 22 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9200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苍山四中) 22 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临沂苍山四中) 22 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山东省临沂苍山四中) 22 唐雎不辱使命(第 2 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入新课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 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教学过程一、分各色朗读课文。二、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 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

2、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 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 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3、安陵君拒 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 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 安陵的弱小?5、说说“秦王不悦 ”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 动作用。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 一样灭亡。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 ,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8、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秦王 :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三、教师小结。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 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四、作业。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