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 2 课时教学过程: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正确记录物体的长度和测量的时间。教学器材:刻度尺、学生用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提问:(1)什么是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必须要借助于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刻度尺有哪些吗?二、教学内容1、认识刻度尺给学生观察
2、一把刻度尺,提问:你能从这把尺上获得哪些信息?(分度值、量程、零刻度线)2、正确使用刻度尺(1)请大家结合前面学习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来说一说应该怎样使用刻度尺?学生自由回答,后阅读课本。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2)请学生用学生用尺,量出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提问:我们能否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为什么?应该如何测量?讨论出方法后
3、,学生实际操作。交流: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有时估读值偏大,有时估读值偏小,这样会产生误差。讨论:如何减少误差?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1. 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 ,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总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提问:误差是否等同于错误?4、测量工具的选择提问:为什么服装师裁减衣服时常用厘米刻度尺,做家具的木工要用毫米刻度尺?(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提问:划玻璃时应该选择精确到什么程度的刻度尺?量操场呢?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工具:(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 min)和小时(h)等。1min=60s; 1h=60min=3600s(2)通过提问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并进行点评(点评中须明确提出用手表测时间的方法。例:某同学在早晨 6h55min30s 离开家,7h04min15s 到校,他在路上花的时间应是 8min45s)(3)研究如何利用秒表测量时间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秒表的使用说明,并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6、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三、课堂练习完成 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