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市和平区第 45 中学 张秋菊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 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一)重点来源:学.科.网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 程(三)解决办法
2、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来源:学。科。网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来源:Z+xx+k.Com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
3、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 1)1如图 1, (1) (已知), ( )(2) (已知), ( )(3) (已知), ( )2如图 2,(1)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 2 图 33如图 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 1、2 题师:第 3 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 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板书2.6 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第 1 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
4、 2 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 3 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 的平行线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 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 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5、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 与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与 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 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
6、请同学们观察图 5 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 2 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性质 2 两条直线被第三 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
7、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源:学科网 ZXXK(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如图,直线 a、b 被直线 c 所截(即直线 c 与直线 a、b 都相交) ,已知 ab,若1120,则2 的度数_ _,若1=32,则1 的度数=_;如图中,已知 ab,且1+22=150 0,则1+2=_ 0来源:学科网 ZXXK(五)概括存储(小结)1平行线的性质 1、2、3;2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六)作业 第 69 页 2、4、7.八、教学反思: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 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 生学习深入其境。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来源:学&科&网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