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848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案7(化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案(第一课时)一、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成因。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相关问题。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温故知新】1、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下的化学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趣味实验】点燃一块纸片,放入蒸发皿中,纸片烧完以后,观察蒸发皿里留下什么?在另一蒸发皿里点燃约 1mL 酒精,火焰熄灭后,观察蒸发皿里留下什么?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

2、学变化前后反应物总质量与产物总质量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猜想假设】 【实验探究】方案一大理石与稀盐酸方案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方案三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仪器药品大理石、稀盐酸、小试管、烧杯、天平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天平实验步骤称量反应前总体系的质量,混合反应后观察并记录现象,并称量反应后总体系的质量实验现象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结论【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来源:Zxxk.Com【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问题】(1)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

3、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矛盾吗?(2)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结论】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提出问题】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归纳】质量守恒定律成立原因: 。【当堂检测】1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越来越小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50 克酒精和 50 克水混合后,质量等于 100 克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4、( )原子数目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物质 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A、 B、 C、 D、3、在化学反应 A+B=C 中,10gA 物质恰好与 8gB 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 C 物质的质量为( )A、8g B、18g C、10g D、无法确定4、将 27.5g 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17.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9.6g B、12.6g C、6.6g D、14.9g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 CuO、CO 2和 H2O 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

5、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6Ag 铁与 Bg 氧气充分反应后成生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A+B)g(填大小关系)7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2O+CO2淀粉+O 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二课时)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学案来源:Zxxk.Com教学目标1、 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并能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配

6、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3、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特别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重点(即难点)是:如何正确的书写与配平化学方程式自学指导 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阅读教材,了解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在书上划出)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 2化学方程式应怎样读?(以 2Mg+O2 点燃 2MgO 为例)宏观读法: 微观读法: 3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意义?(以 2Mg+O2 点燃 2MgO 为例)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二、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结合表格了 解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步 骤 示例 模仿练习 练习1、写。写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P+O2P2O5铝氧气 氧化铝

7、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2、配。即在有关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4P+5O2=2P2O5来源:学科网 ZXXK3、注。标注条件“” “”符号4P+5O2 2P2O54、等。短线改等号4P+5O2 2P2O5、归纳小结:()化学方程式所用符号的意义:符号 意义如果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则在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来源:学&科&网( 3)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气体生成物中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8、。练习:判断下列气体沉淀符号增加的是否适当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四、当堂检测1酒精(以 X 表示)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 3O2 点燃 2CO2 + 3H2O 则酒精的化学式是:_2.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1)化学式写错的是( ) () “” “”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3) 反应条件不对的是( ) ()未配平的是( ) ()完全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点燃来源:Zxxk.Com(第三课时)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学案教学目标1 、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质量比;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温故知

9、新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 P 为例: 4P + 5O2 = 2P2O5431 532 2142(1) ;(2) ;(3) 。2、练习:听读电解氧化铝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讨论发现可得哪些信息?自学指导:阅读 P100 页例题和下面计算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

10、、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例题:6 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解:设 6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答:6 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 22 克 CO2。【自学检测题】观察下面一道化学方程式计算存在哪些错误。加热分解 6g 高锰酸钾,可以得 到多少克氧气?(K=39 ,Mn=55)当堂检测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议程式 ,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份质量的水。现有 0.

11、4 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 克水.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那么,3.2 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 克二氧化硫.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 2Mg+O2 2MgO 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A.镁的质量 2 g 氧气质量 3 g 氧化镁质量 5 g B.镁持质量 3 g 氧气质量 2 g 氧化镁质量 5 gC.镁的质量 1 g 氧气质量 4 g 氧化镁质量 5 gD.镁的质量 4 g 氧气质量 1 g 氧化镁质量 5 g4.在反应 3X+4Y=2Z 中,已知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2,Z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2,则 Y

1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7 B.70 C.108 D.1725.在空气中燃烧 3.1 克磷 ,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6.电解 1.8 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课时 1 当堂检测 答案:1C 2、C 3、B 4、A 5D6. 7.碳、氢;氧 8.(1)该反应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出到空气中了(2)该反应的反应物之一为氧气,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氧气质量之和课时 2 当堂检测 答案:.C 2H5OH(或 C2H6O) 2.(1)A (2)E (3)B (4)C (5)D3.CD课时 3 当堂检测 答案:1.2H 2+O2 2H2O;1:8:9;1;9;3.62.S+O2 SO2;1:1:2;6.4 3.B 4. A5.解:设可得到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 x。124 1543.1g xx=3.85g6.解:设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x。2H2O 2H2+O 236 41.8g x x=0.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