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学案 第 1 课时)自学导航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新物质生成 B能量变化C颜色变化 D生成气体或沉淀2火柴燃烧是 变化,反应后灰烬的质量比反应前 ;酒精灯里的酒精燃烧后 (有、无)灰烬,属 _ 变化。3铁钉生锈属 变化,颜色变为 ,质量比铁钉 (增大、减少) 。4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5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因为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变化指点迷津例 1:小丁在化验室里检验一种新材料的组成时,发现新材料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 CO2 和H2O,于是他就认为新材料是由 C、H 、O 三种元素组织的,他的判断正确吗?正确的判断应
2、该是什么?思路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反应物、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应该相同。由题意可知,生成物中含 C、H 、O 三种元素。在该物质中肯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而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新材料,即该化合物可能含有氧元素。答案:他的判断不正确,正确的判断应该是:一定含 C、H 元素,可能含 O 元素。例 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质量C水的质量和受热变成水蒸汽的质量相等D高锰酸钾受
3、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质量轻思路分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释问题时,要注意:“发生反应的” “反应生成的”“质量总和”等关键词语。A中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必然大于镁的质量,故 A正确。B中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 CO2和 H2O,反应生成 CO2和 H2O的质量总和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 B错误。C中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剩余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轻,故 D正确。答案:A、D基础评价1在 2AB2+B2=2C 的反应中,C 的化学式用 AB 表
4、示为 。2在化学反应 A+2B=C 中,1.5gA 与适量的 B 充分反应生成 9.5gC,则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 )A3g B9.5g C8g D4g3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水+二氧化碳 淀粉+ 氧气,可推断产生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C、H、O BC 、HCC、O DO、H4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原子个数分子个数物质质量总和,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一定不变的有 ;可能改变的 。5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 )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B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反应,其总质量保持不变。C在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5、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叶绿素光D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6某化工厂实验室 4.6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CO28.8g 和 H2O 5.4g,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H、O BO、H CC、H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7泰勒用 A、B、C、D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D、BA、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在还未知的物质 x,于是泰勒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说:“我制造出了一种新元素 x”泰勒的话 因为 。8学生甲用天平称取氯化钠 20g,学生乙发现他用的砝码生锈了,告诉甲称量不准确,试判断甲称取的氯化钠 20g(大于、小于或等于)
6、,理由是 。9下图形象地表示反应前反应物分子及其数目,则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拓展探究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总质量是如何变化的?(2)你能通过实验来检验你的假设吗?请把你的实验方案和大家交流讨论。(3)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你设计的方案还需要修改吗?请完善你的设计方案。参考答案基础评价:1、AB 3 2、C 3、B 4、 5、C 6、A 7、错误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8、大于 砝码生锈后质量变大 9、D拓展探究:(1)不变(2) 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放一段铁毕,用天平测出单质量 m1;待反应完全ABCD后称量烧杯中物质总量 m2;比较 m1、m 2大小,得出结论。(3)未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先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整个实验程序在天平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