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此之谓失其本心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 )(5)舜发于畎亩之中 ( )(6)而后作 ( )(7)所以动心忍性 ( )2.请用“/”为下列各句划出适当的朗读停顿。(1)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2)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3)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4)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3.翻译下列句子。(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 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_(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2、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_(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 _(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文: _(6)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 _4按原文填空。(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2)“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 (3)孟子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 ,名轲,字子舆, 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推崇并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故有“ ”之称。他最根本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二、课内阅读(2012随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69 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3、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4、” (选自墨子贵义)6.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同 , _7.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 _(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译文: _8.【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9.【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答: 三、美文品析(2012南宁中考)阅读下文,回答 1012 题。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
5、尝为江南转运使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 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 百官,志在激浊扬清 ,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注】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乘间:乘着空闲。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进退:任免。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6、)尝为江南转运使 ( )(2)念汝事我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奴震骇,泣拜而去。译文: 12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答: 答案解析1.答案:(1) 本来的思想,即“义” (2)(有)什么益 处 (3)同“欤”, 语气词(4)同 “弼 ”,辅弼 (5)起,指被任用 (6)奋 起,指有所作为 (7)用这些办法2.答案:(1) 所欲 /有甚于生者(2)如使 /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3)使/人之所 恶/莫甚于死者(4)必先 /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答案:(1) 用脚践踏着给他吃,就连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
7、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原先 为了 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的,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4)这以后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衰亡。(5)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6)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4答案:(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3)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5.答案:孟子 战国 亚圣6.答案:“辟”“避”躲避7.答案:(1) 不 单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8.答案
8、:万事莫贵于义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文中阐述的“义”就是正义的意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要坚持这种义。答案: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附【乙】【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 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
9、得比生命更为可贵。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10答案:(1)担任 (2)考虑,想到11答案: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12【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张齐贤的特点。答案: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 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 示例四:“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附【译文】
10、 宋代张齐贤,曾经担任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 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仔细看着却不过问。后来,张齐贤三次担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着空闲拜两拜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家里的仆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 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你也应该 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有志于揭露丑恶,发扬正气,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