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 地点 召集人课题 孔乙己 课时 科 任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同上过程与方法:同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同上重难点重点:同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 分钟)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 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划出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神 态的句子,体会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什么特点?3、文中介绍了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 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4、作者为什么要写小伙计职务
2、的变更和处境?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 分钟左右)1、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地点:咸亨酒店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除正面描写外,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通过外形服饰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通过肖像描写的前后对比,揭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 (1)第一次出场;(2)第二次出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鲜明性格。、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由别人之口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如第五段和第十段)属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3、“站着喝酒”的都是穷困的。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没有资格与“穿长衫的” ,但又不屑与穷困的劳动者为伍,穿长衫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孔乙己
3、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严重矛盾,说明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4、第一次出场:“身材高大”表明他尚有劳动能力;“清白脸色”说明他营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教学过程养不良;“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受欺凌“乱蓬蓬”“花白”点明他年岁已高,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欺辱的悲剧人物形象。第二次出场:“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了前后生活能力。断腿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5、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
4、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立刻显示颓唐不安”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功名但一生未能进学,这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耻。6、“便排出九文大钱” “排出” 意在显示自己出手阔绰,高人一等。、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这里的一个 “慌”一个“罩” ,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只有穿长衫的,才 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踱”字,表现了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神态。、 “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大钱”“排”表明他有钱时的自得,同时
5、向只能掏出四文钱买酒喝的短衣帮炫耀自己的优越。 “摸”既点明了孔乙己贫困潦倒,也描绘出孔乙己拿钱的困难。从“排”到“摸”动作的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6、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 “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是孔乙己独有的, “君子固穷” “多乎哉”这些陈腐的语言都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与穷酸十足。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7、 “长衫”和“短衣帮”, “房里”和“柜外” ,“坐吃”和“站喝” 。通过这种现象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顾客之间贫富的悬殊, 阶级的对立,等 级的森严,这正是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 分钟)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细读课文,体味孔乙己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 分钟)孔乙己后来的结果如何?板书设计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 缩影 封建社会 人物:孔乙己 热衷功名 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 自欺欺人 好吃懒做 穷困潦倒 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