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头会发黑,电灯泡用久了玻璃内壁会变黑,这都是因为钨经历了( )。A升华过程 B先汽化后凝华 C凝华过程 D先升华后凝华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4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利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上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
2、气放热液化成“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 “雾”5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62011 年初,我国部分省市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罕见大雪,同学们在清扫校园内的积雪时堆成的“雪人” ,即使气温在 0 以下,时间久了 “雪人”也会
3、逐渐变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雪需要_热量。能力提升7北方的冬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 “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8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 年 1 月 5 日,阴天,气温约为15 。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 510 cm 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 20 min 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1)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
4、法:_。答案与解析1D 解析:“固体清新剂”直接变成气态,散布在空气中以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过程,故为升华。2D 解析:升华和凝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后,即产生升华现象后若遇到相反的条件往往又会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而凝华。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在高温下,一部分钨会升华直接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灯泡壁时,又会凝华成固体小颗粒附着在灯泡内壁上,久而久之就使灯泡的内壁看上去变黑了,灯丝也变细了。3C 解析:干冰的最大特点是易升华,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食品降温,防止其腐烂变质。4D 解析:在舞台
5、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若喷射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 A 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 B 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 C 错,应选 D。5C 解析:金属和玻璃很难粘到一起。故选项 A、B 均不正确。当金属升华后的气体遇到冷的玻璃镜头,放热凝华可以附着在玻璃镜头上,故正确选项为 C,D 错误。6升华 吸收解析:因为冰的熔点是 0 ,所以在 0 以下雪处于固态,不熔化,但固态的 “雪人”也逐渐变矮,是因为雪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