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594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2.声音的特性(3)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声音的特性(30 分钟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噪声和乐音的判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四幅图形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只有 C 图的振动图形是无规律的,故选 C。2.(2014黄冈实验月考)如图所示,医生使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

2、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选 C。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幅决定,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 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 C。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自知 。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是采用了哪种途径来减弱铃铛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里 ( )A.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B.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D.盗铃者采用“掩耳”的方法不能减弱噪声

3、【解析】选 C。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盗铃人捂住耳朵,铃铛振动, 产生噪声,并在空气中传播, 当传播到人耳处时,被阻挡, 在接收处减弱了噪声。故选 C。4.(2013江西中考)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鼓声是由鼓锤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解析】选 B。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声音的特征。鼓的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播, 使人能听到鼓声;鼓声主要是鼓振动发声, 而不是鼓锤;打鼓的力越大, 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辨

4、别声源,主要是通过音色来区分。故选 B。5.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解析】选 C。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应用。敲鼓时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鼓皮振动的幅度,改变发声的响度; 空气可以传声,是因为空气的振动能够形成声波。空气稀薄,形成的声波减弱,传声的响度减小;纸板滑动减慢,使梳齿振动变慢, 降低了振动的频率,使发声音调变低; 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声音的情况,但是没有治理作用,需要人们从实际行动出发,根治噪

5、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6.经市政工程改造过的苏州市区主要道路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49.2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一辆载重汽车经过该仪器时,其示数将 (选填“变小” “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噪声监测设备是用来监测噪声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所以该设备上显示数字的单位用分贝(dB)表示;一辆载重汽车经过时,当靠近时声音变大,所以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当远离时声音变小, 所以屏上显示的数据又将变小。答案: 分贝 (dB) 先变大后变小7.(2014泗洪

6、明德月考)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解析】本题考查音调、响度。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答案: 音调 响度8.(2013本溪中考)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了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 判断出这是钢琴声,于是便关上了窗户,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和噪声的防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他根据听到声音的音色判断出这是钢琴声;噪声的防治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接收处减弱。关上了窗

7、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答案: 音色 传播过程中三、简答题(4 分) 9.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用烧水壶往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如图),就凭 (选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来判断暖水瓶是否灌满的。那么你知道具体是怎么判断的吗?请做出合理的解释。【解析】本题考查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往暖水瓶内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往暖水瓶中灌开水时,瓶内水不断增多,瓶内的空气柱不断变短,容易振动, 振动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所以通过音调高低可以判断瓶内水是否灌满。答案: 音调 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 ,所以我们就是根据音调越来越高

8、判断水是否灌满的。四、综合应用题(9 分) 10.(2014苏州十中调研)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 3 米 5 米 2 米【解析】本题考查

9、声音的探究实验。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作实验声源。A 方案: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 具有很大的误差, 方案不适合;B 方案: 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 人听不到钟声的位置与闹钟距离为 L 泡沫 L 衣服 L 锡箔纸 ,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 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答案: 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方法规律】控制变量法几个物理量可能同时影响到探究结果时,控制其他物理

10、量不变,每次只探究其中一个物理量与结果的关系,本实验 A、B 两方案中就用到了这种方法。【培优训练】 (2012岳阳中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最强

11、最弱 较弱 较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探究实验。(1)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实验中必须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2)本实验是研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因此表中空格处应该填入: 材料的吸音效果。(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聚酯棉的吸音效果最强,所以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4)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从材料的厚度、硬度、大小等方面进行猜想。答案: (1)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2) 材料的吸音效果(3)聚酯棉 (4) 厚度、硬度或面积大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