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 先生时间 参加人员地点 主备人 课题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积累“绯红、标致、 、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掌握文章的双线结构的特点,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3. 研习第一部分,明确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充分自主预习、小组交流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明确;鼓励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多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不歧视弱国子民的民族平等精神及鲁迅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重、难点及考点分析课时安排 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 学 环 节 安 排 备 注预习布置:1. 利用段读法,自由朗读课文不少于两遍,把握各部分朗读基调。2. 标
2、段序,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处理生字生词,理解文意。3. 整体感知课文,弄懂文章大意,力争弄清文章层次结构及线索。4. 收集背景资料时代背景:(结合历史教材)鲁迅留学日本的有关情况:创作背景:4. 圈点勾画好词、好句、好段及含义深刻的词句,做好个性批注,初步体会文本语言风格。5. 归纳自己的疑点。预习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人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
3、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前期测评: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 )它们与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顺序是阿 从 藤野先生 ,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3.背景介绍:小组交流收 集资料,错
4、漏处教师酌情补充明确。内容预设:时代背景:(结合历史教材)鲁迅留学日本的有关情况:创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 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
5、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 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 读准字音,弄懂词义:绯( )红 油光可鉴( ) 不逊( ) 匿( )名诘( )责 深恶( )痛疾 喝( )采 驿( )站 畸( )形 杳( )无消息 系( )住 教诲( ) 瞥( )见 抑( )扬顿挫 芦( )荟 挟( )着 适值 托辞 物以稀为贵 标致 烂熳 三、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速读课文。(1)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6、别,赞扬先生的 崇高品质,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学法指导】线索:线索是从头到尾贯穿全文的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结成一个统一体。在本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一条明线,而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本文的暗线。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文章题目是藤野先生 ,但有些内容却与之无关为什么还要写呢?明确:东京、仙台见先生前的内容与藤野先生无关。四、学习第一
7、二自然节。(一)课本剧表演: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要求:1. 挑一名学生配音朗读或放录音带。2. 学生 5-7 名分别表演盘辫子的留学生、解散辫子的留学生、 跳舞的留学生、鲁迅。3. 准确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二)深入研讨:小组学习交流。1. 找出文段中最具表现力的词,分析其作用。【学法指导】反语: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 、 “反话” 。2. 鲁迅对清国留学生是一种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五、小结作业布置重难点及考点阅读文本第一二自然节,回答问题:.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 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
8、抓住了什么特点?巩固性练习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 。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教师评: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实际上是在画他们的灵魂。他以极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真是大师,大手笔!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 。有嘲讽意味。
9、:用此比喻,既表现了它的高,又表现出它的形状。. “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鉴”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鉴,原 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 ,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将“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 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 “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