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关的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 精当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在教师适时激励和精当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植物细胞的结构和
2、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采取问题导学和画版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去建构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然后利用版图加强直观教学,使所学的知识与版图有机结合,这既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前准备:1、分小组准备好:草履虫培养液,酵母菌培养液,牛肉汁,冰块,食盐,吸管,镊子,载玻片,清水,牙签,放大镜;质量分数为 5的食盐水溶液,质量为 5的葡萄糖溶液2、课前画好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版图3、课前印制实验探究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5 分钟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二者细胞的结构简图,并说一说二者的异同点两位代表到黑板上画简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说出二者的异同点,找生评价画图的优缺点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铺垫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 分钟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那么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我想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板书课题大胆猜测思维活跃 兴趣高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展示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明
4、确学习目2 分钟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标,带着任务学习新知探究过程20 分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12 分钟引导探究层层推进过渡:凡是动物都有应激性,草履虫会对外界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呢?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呢? 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六个环节,谁能说一说?2、出示实验探究卡,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草履虫对刺激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反应?作出假设:_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酵母菌培养液,牛肉汁,冰块,食盐,吸管,镊子,载玻片,清水,牙签,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探究过程学生思考回忆,举手抢答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探究卡所涉及的内容,完成实验探究环节填写假设内容学生根据实验探究卡所提供的实
5、验材料,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以学生熟悉的生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复习科学探究的步骤,为探究实验做铺垫,鼓励学生举手抢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发竞争意识。放大镜;质量分数为 5的食盐水溶液,质量为 5的葡萄糖溶液(2)操作方案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小组充分讨论大胆设计实验相互交流补充,通过合作学习,筛选优化方案四种:在载玻片左侧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右侧滴一滴酵母菌培养液,用吸管沟通,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然后再酵母菌培养液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再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在载玻片左侧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右侧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沟通,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然
6、后再牛肉汁边缘放一冰块,再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在载玻片两侧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吸管沟通,左右两侧边缘都放数粒食盐,用放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己动手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组织交流点拨建构实施计划:各小组选择实验方案,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表达交流:适时评价:刚才,各小组同学思维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同课本实验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连通后,草履虫由培养液游向酵母菌培养
7、液;加食盐后,迅速逃回培养液。连通后,草履虫由培养液游向牛肉汁;加冰块后,迅速逃回培养液。连通后,草履虫向连桥出聚集。连通后,草履虫爬向葡萄糖溶液处。掌声祝贺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运用小组的力量完成探究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延伸非常活跃实验设计非常成功,特别是三组的同学表现的更加优异,探究速度快而且效果明显,希望其他小组的同学应该向这一小组的同学学习,掌声祝贺。草履虫除对以上刺激产生反应外,它对光照、温度等其他刺激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你会如何完成探究实验呢?找两组学生汇报实验过程过渡: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能完成应激性这一生理功能,能否完成
8、其他的生理功能呢?例如呼吸、 排泄等。学生根据小组所选择的探究问题,商议探究计划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对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拓展延伸部分,即可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又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为阐明“细胞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知识点埋下伏笔。由实践得出精当点拨: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都能独立的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识记结论理论知
9、识的建构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8 分钟自主探究问题导学过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各有什么功能呢?现在以植物细胞为例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出示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 29 页 1、28 的图思考一下问题:(1)保持植物细胞具有规则形态主要是什么结构的作用?(2)能让有利的物质进入,而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的结构是什么?(3)我们吃西瓜时流出来的汁液是什么?来自细胞的哪个结构?(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的那一部分?(5)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哪儿?该结构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学生结合教材 29 页1、28 的图独立思考 完成学
10、生鼓励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来独立完成问题。精当点拨巧用版图,突破重点结构是什么?(6)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什么结构?它有什么功能?2、教师巡视,调研学情3、找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4、解惑释疑:(1)我们吃西瓜时流出来的汁液是细胞液,来自细胞的液泡。瓜果的酸、甜、苦、辣汁液都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的细胞质,该结构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分别是叶绿体、线粒体。出示版图,学生根据标号填出细胞自小组内交流,对于不同意见,组内成员再讨论,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在各小组的黑板上,作为教师重点点拨的内容让学生抢答学生识记组
11、织学生快速抢答,激起竞争意识。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忙于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之中。利用版图加强直观教学,使所学的抽象知识与直知识整合4 分钟结构的名称。师生评价,对知识掌握特别好的同学特提出表扬小结: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任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填写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观版图有机结合,这既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
12、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达标测试6 分钟一、 选择1、鲜菠菜放在水中,氺不会变绿而加热至沸腾后,水却变绿了,主要原因是加热过程破坏了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C、细胞核 D、细胞质2、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主要是( )A、细胞液 B、细胞壁C、细胞质 D、细胞膜2.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2)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的物质存在于 ;(3)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中。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
13、检测及时纠误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题目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实际问题。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反思:本节的设计所遵循的思想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的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小组的合作交流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品质。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中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小组的讨论使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识加强。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加强。 二、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进行探究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课堂上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气氛。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