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一个活动“寻找教室里的蝴蝶”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在寻找蝴蝶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比较深刻地体验到生活只有与环境相适应才能生存的道理。为了活动的方便,所以将活动改为“捡纸片游戏”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还偏向于感性思维,所以本节课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自动探究获取知识。情意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
2、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重 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难 点 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 法 导学法学 法 探究讨论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一、捡纸片活动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小结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活动方式:两位同学一个小组,一个同学闭上眼睛,另一个同学在将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撒在一张有颜色的大纸上,并随意混合好。另一位同学再睁开眼睛开始捡小纸片,并把捡到的小纸片放在规定的地方,每次只能捡一张小纸片,看看在一定时间内(1 分
3、钟)能捡到多少张小纸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活动:捡纸片游戏1、算一算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在所捡的小纸片总数中占多少比例?2、分析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容易被捡到,哪种颜色的小纸片不容易被捡到?两人交换,重复上述过程。3、与其它小组交流,看看结果如何?有什么差异?4、分析原因,从而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观察图片上的生物讨论:1、图中生物的适应现象各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生物有什么意义?2、列举你熟悉的例子,说明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回忆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巩课练习出示一段材料让学
4、生讨论分析,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讨论: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它的幼体在水里生活,成体水陆两栖生活。青蛙身体背面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捕食害虫。但是青蛙身体的腹面为什么是白色的呢?是不是也起着保护色的作用呢?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找到答案吗?教后感本节课以一个活动“寻找教室里的蝴蝶”为起点,生动有趣地引入本课探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寻找纸蝴蝶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体验到生物只有与环境相适应才能生存的道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更多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观点。最后教师再通过一个讨论,在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将本课内容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讨论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