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二、预学导学(一)预习检查,初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肇庆( )泠泠( )淙淙( )一脉( ) 汩汩( )怅惘( )古刹( )拾级( )繁衍( ) 污垢(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拾级: 盎然: 迥然: 浑然: 万籁俱寂: 3.知识库存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鼎湖山:本文文体介绍:本文 是一篇游记。游记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极为广泛,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叙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等多种表达方式。(二)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和时间顺序的词语并思考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三)三读课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细细品味,看哪个同学读得好。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2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以情带声,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文章的美感,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举例: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作者对山泉什么感情?(喜爱) 因此读的时候应该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三)再读课文,在书
3、上勾勾画画,回答问题:1读了鼎湖山听泉 ,请你说一说它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在鼎湖山听泉,他听到了什么?3作者描绘了鼎湖山怎样的优美景色?(四)合作探究: 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鼎湖山写的这么美呢?(五)三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最为真切?(六)课堂小结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我们不妨把游踪(空间变化)看做纬线,把时间推移看做经线,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结
4、构。四、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肇庆( ) 泠泠( ) 淙淙( ) 一脉( ) 怅惘( ) 汩汩( ) 古刹( ) 拾级( ) 污垢( ) 繁衍(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划出并在后面改正。引我暇想 顿生雀跃 寻声而去 盘旋曲折 伸手欲缆 清澈透明 山鸣谷应 小心翼翼 炯然相异 新陈代谢错别字改 正3对课文理 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 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 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
5、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 “眼不见,耳则愈灵” ,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C、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订正、笔记栏D、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只写序号) 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巍峨黄山,群峰挺拔。由于它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 。它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其中天都峰海拔
6、1810 米。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B、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刮风飘雪,他却能按时到校。 C、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B、原来,这是 200 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C、寺内一口千人锅,直径近 2 米,可容 1100 升,颇为引人注目。D、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 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
7、寺的保护。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一个有组织的、规模更大的盗车团伙已经水落石出。 B、他根据前人和自己观测的结果,认为如果以地动学说 来说明天体现象,一切困难都可循序渐进。 C、青 年学生应该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腾飞而努力。 D、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二)阅读理解、分析。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8、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
9、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这句中的泉声是怎么“浸着月光”的?为什么“听起来格外清晰”?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 2作者是如何写出泉声的层次感的?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写泉声的层次,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比喻?答: 3 “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形象地表现了“我”心灵被泉水净化的过程,下面诗句中能表现诗人心灵被净化的是(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夜来风雨声,花 落知多少。 春晓4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
10、的灵魂”? 并仿照“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句式也写出一句话。答: 5鼎湖山景色优美让人陶醉,给人感悟,请你写一句广告语进行宣传。 (针对一方面即可)答: (三)课文探究、写作。6你知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吗?请查找有关资料后,将这两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与上面文段中所描述的情景比 较,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这样的描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谈谈。答: 7假如有一批游客要参观鼎湖山风景区,联系课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答: 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的部分;2预习下一部分内容。参考答案:(三)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
11、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清朗的泉声、钟泉声应和、有层次的泉声。3、树、亭、寺 泉影聆听泉声。问:你喜欢哪一种泉声,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联想、谈感受等的方法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如:聆听“飞瀑落下深潭”的泉鸣,能想到万马奔腾的场 面,让我们热血沸腾,感到全身充满活力。同学们觉得鼎湖山美吗?想象:假如我们身处鼎湖山的半山腰,脚下是盘旋曲折的石径,上面印满苔痕,点点鲜绿;眼前树木葱茏,一片浓碧,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耳畔回响着清朗的泉声,有柔蔓如提琴的声音,有清脆如弹拨的声音,有厚重如倍司的声音,有雄浑如铜管齐鸣的声音,美妙动听。 (四)2、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3(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4、(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四、课堂练习:(一)阅读理解、分析。1 “泉声浸着月光”即月色中传递着清脆悦耳的泉水声;“听来格外清晰” ,这里“清晰”既点名听觉上泉声清脆,又指明视觉上月光照在鼎湖山上,景物分明。由于在月光下看得分明,从而使人感觉到“格外清晰” 。2比喻排比 这些乐器正 好组成交响乐的各种声部,为下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