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女儿的信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2、理解作者针对孩子的特点回答关于爱情问题的巧妙手法。3、学习运用书信形式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预习案:1、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2、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 40 余本,代表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帕甫雷什中学 、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 公民的诞生等。2、 【知识链接】题目解读: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童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忐忑( ) ( ) 繁衍( ) 幼稚( ) 迷惑( ) 惩罚( ) 一抔黄土( ) 刹那间( ) 宿愿( ) 伫立( ) 怒不可遏( )4、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 无与伦
3、比:怒不可遏: 化为乌有:探究案:1、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谈谈后第一读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2、理解探究摘抄你喜欢或欣赏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3、合作释疑 1、文中这种“美和力量”出现了几次?这几次同样的“美和力量”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 2、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 ,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 ,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请思考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4、 上帝三次看到爱情,他在第三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你如何理解他最后的表情?5、拓展延伸1、你所知道的伟人的美好爱情故事。2、有关爱情的格言或诗句。检测案: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普
4、林(英国)写给岁儿子的一封信,写写你的读后感。如果所有的人都迷失了,责怪你,但你还能保持清醒,而不人云亦云如果所有的人都怀疑你,猜忌你,你能信赖自已而不去枉加辩论,并包容他们如果人们对你说谎,或者憎恨你,但你仍尊重他们,没有报复之心如果你能够等待,而且不会丧失等待的耐性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有神思,又不致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勇于咀嚼苦果如果听到自己说出的真理,被无赖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咒而不生怨艾如果看到自己美好的追求,受天灾,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你的意志在说:坚持下去如果你辛苦劳作,已功成名就,还是冒险一搏,即使功名成乌有,哪怕惨遭失败,也仍要从头开始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也不离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诌媚之颜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气,与任何人为伍你都能卓然独立如果你能够付出,不容忍一分钟浪费,而每一分钟都以六十秒的时间奔驰如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回答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