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筝【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 阅读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3、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学习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学习难点】阅读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知识链接】1、 题目解读鲁迅先生的风筝这首散文诗,回忆的是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2、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 、 彷
2、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还有其他杂文集等。3、相关资料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1927 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 19241926 年所作 23 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 20 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风筝写于 1925 年 1 月 24 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 2 月 2 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 12 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4、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5、 、关于风筝的诗歌风 筝(清高鼎)草长莺
3、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n)怀潍县郑板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自主学习】1、 给加点字注音:蜈蚣( )( ) 伶仃( )( ) 憔悴( )( ) 诀别 ( )点缀( ) 嫌恶( ) 瑟缩( ) 苦心孤诣( ) 虐杀 ( ) 堕下去( ) 宽恕( ) 2、文学常识填空风筝的作者是 ,原名 ,字 , 人。我国伟大的 、 、 。代表作有: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 、杂文集 、 。风筝选自 。 3、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意思。(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2)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3)失了色瑟缩着
4、。(4)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合作探究】4、 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5、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 ,具体指什么?6、 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7、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8、 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精读精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 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 经 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 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5、。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 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 赞成他放, 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 说, “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 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的时代的胡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
6、啊。 ”我想,他要 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有过这样的事吗?” 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1、 “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的是哪一幕?2、第一段中加点的字“不幸”可以换成“有幸”吗?为什么?3、小兄弟记不起这件事,可“我”为什么“心只得沉重着”?4、对于学生上网玩游戏,说法也是不一的,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主题阅读】风筝当春风吻醒沉睡的大地,我总 是忆起黄河岸上的那一角碧 蓝的天空,和那一隅一地。天空,被浅灰色的云揩得洁净 透明,扑面的 风
7、像绵软的羽毛在 额上颤抖,一只燕子形的风筝在天上游荡,哨音顺着我的手,手中的线升到云层中去。我放飞的是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幻想,童年的梦。那根长长的细细的线,在我手中 时紧时松,我的眼睛在空中巡行,那 风筝挣扎着盘旋着向高空挺进,跟空中的飞鸟混在一起,但它飞得再高再远我也能将它看清。我长大了,在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那片土地的眼睛里,我成了一只风筝。那崎岖的羊肠小道,那被拓宽 的公路,那 闪闪发光的钢轨,那平坦的高速公路,那在蓝天上肉眼望不见的航线,将我越放越高,越放越远。但愿忘不了那片蓝天,那片蓝天下的土地。那里有我童年的情趣,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爱,是 爱的故土哺育了我最初的幻想与纯真的眷恋。如
8、果我失去了这种爱,抛弃了那片 蓝天,那片 蓝天下的土地,我将会从我拥有的飞翔的空间跌落下来。我不愿做断了 线的风筝。 1从文中第一段中的“忆”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 2试概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两层意思。3全文点题的句子是: 4、试与课文比较,它们所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能力提升】1、 名句填空(1)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 名著阅读(1) 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是哪位好汉?他帮助的人是谁?(2) 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过的人是谁?3、 属对练习(1)清风有意难留我 (2) 饱读诗书【教(学)后记】参考答案风筝【自主学习】1、略2、鲁迅 周树人 豫才
9、 浙江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野草呐喊 彷徨 二心集 热风 坟 野草3、 (1)指冬季草木枯落的天气。 (2)费尽心机寻求做好风筝的办法。 (3)这里指因受惊吓而身体抖动的样子。 (4)宽容饶恕。【合作探究】1、 鲁迅小时候对小兄弟玩风筝这一爱好的虐杀。2、 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 鲁迅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4、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5、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 “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
10、说“无可把握的悲哀” ,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精读精练】1、 粗暴地摧毁小兄弟快要做好的风筝。 2、 不能。换成“有幸” ,我良心遭受到谴责,心灵受到惩罚的沉重心情就表现不出来。 3、 无从补过,也就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只得沉重着” 。4、 可以说有利,或有弊,或利弊兼有,要求言之成理。 【主题阅读】1、往事(思乡之情)2、第一层,我离家乡越来越远;第二层,我忘不了我的家乡。3、 我不愿做断了线的风筝4、课文表现的是作者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和严于解剖、知错必改的品格;选文则表现的是思乡之情。 【能力提升】1、(1)城春草木深(2)大漠孤烟直2、(1)鲁智深 林冲 (2)蒋门神3、明月无心自照人 勤耕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