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学习目标(2min)1.阅读章导图,感受日常生活有趣的光现象,初步感知光现象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2.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观察教材光现象图片,认识光源。3.能列举和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4.通过太阳光分解实验,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初步认识光的色散。来源:Z,xx,k.Com5.经历色光的混合过程,认识“红、绿、蓝 ”三原色。二、基础学习(15min)1.阅读章导图,写出身边一些物体的颜色和光现象章节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2.光源是 _ 的物体,光源有 _ 光源和 _ 光源。3.观察教材图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指出所发出光的色彩。来源:学科网4.探究分解太阳光实 验。 (准备平面镜
2、、三棱镜)(1)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室内,用白纸承接太阳光,太阳光的颜色是 _ 。(2)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的光路上,转动三棱镜,观察白纸上的现象:_ (3)由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分解为 _ 、_ 、_ 、_ 、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是由 _ 组成的。5.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 _ 。牛顿先将 _ 光分解为 _ ,再将得到的 _ 光混合还原为 _ 。6.观察色光的混合。 (准备平面镜、红蓝绿色玻璃纸)(1)用平面镜反射一束白光进入教室,用白纸承接。(2)分别用透明 的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挡住光线,观察白纸上光的色彩变化:_ (3)实验表明,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_ 光,蓝色玻璃
3、纸只能通过 _ 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 _ 光。(4)将红、绿、蓝光 中的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分别写出相互重叠区的颜色。_ (5)研究表明,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 _ 混合,能产生 _ 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 _ 混合而成。红、绿、蓝三色光称作光的 _ 。三、合作交流(8min)1.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观察到的太阳光颜色为什么不断变化?2.归纳总结课堂学习知识?概念:光源、色光、色散、人造光源、天然光源。规律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红、绿、蓝三色光是光的三原色。四、析疑解难(8min)来源:学*科*网1.需要展示的实验现象有哪些?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观察光的色散现象。2.学
4、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光源。光的色散。不发光物体的颜色。五、达标检测(7min)1.如图所示的光源,属于人造光源的是2.透过红色的滤色镜观看黑板上的粉笔字,观察到黑板的颜色是 _ 色的,粉笔字呈 _ 色。3.有关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街道边“刺眼”的玻璃幕墙 B.夜晚朦胧的月亮C.呈现着彩色图案的投影屏幕 D.白天火热的太阳4.透过红色的玻 璃纸看红色的苹果,苹果呈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黄色5.通常所说衣服是红色的,观察该衣服时所用的照射光源是A.白色光 B.红色光 C.绿色光 D.蓝色光六、课外学习(5min)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偏折,形成红 、橙、黄、绿、蓝 、靛、紫七彩光带
5、。偏折角度最小的光是 _ 光,偏折角度最大的光是 _ 光。2.用 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看到的是A.白色的色点 B.红、黄、蓝三色点C.黑色的色点 D.红、绿、蓝三色点3.白天观察植物,植物的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A.叶片发出绿光 B.眼睛发出绿光 C.叶片吸收绿光 D.叶片反射绿光来源:学。科。网 Z。X。X。K4.玻璃有许多颜色,透过红色的玻璃观察物体,物体可能呈 _ 色和 _ 色。原因是红色的透明体会 _ 或透过红色光线,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线。5.最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 _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 _ 组成的。6.不发光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