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理血剂.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45217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血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理血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理血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理血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理血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理 血 剂,血行异常,调理,血行异常,瘀血,出血,血行迟缓或停止,血行不循常道,活血祛瘀,止血,分类,第一节 活血祛瘀,适用于血瘀证,1、血瘀证有哪些临床表现?,疼痛、肿块、出血、紫绀与失荣,外伤,2、瘀血的成因如何?,阴阳失调,气不行血,气滞血瘀,热灼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3、活血祛瘀剂的组方结构如何?,活 血 祛 瘀 药,行气药,补气药,温热药,活血定痛药,清热药,有助祛瘀,防逐瘀伤正,治本,治标,4、活血祛瘀剂体现了“八法”之何法?,消法,5、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防逐瘀伤正,不可过猛,不可久服,辅以扶正之品。,防动血动胎,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2、,原书记载,“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9),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瘀热结于下焦,病机特点:瘀、热、下部瘀者化之,热者清之,在下者逐之治疗大法: 泻热逐瘀本方如何体现泻热逐瘀之法?,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桃仁 大黄 桂枝 芒硝 炙草,组成,配伍意义,活血破瘀,下瘀泻热,通血脉助桃仁活血,,防寒凉凝血,助大黄泻下瘀热,和中调药,,缓诸药峻烈之性,桃仁 大黄,君,臣,佐使,泻热逐瘀,诸药配伍,共奏,配伍特点,祛瘀力强,兼以泻热,活血药配伍泻下

3、药,体现泻热逐瘀法; 配伍辛温的桂枝,助活血之力。,功用特点,作用于下焦,2、用法,现代运用,(1)瘀血结于下焦证症见:瘀重痛甚,病位在下,热证尤宜。,1、适应证候,(2)瘀热内结重证,煎煮法、药后反应,A 下焦瘀血证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外孕,葡萄胎,痛经,闭经,阴道血肿,产后恶露不下,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肥大,单纯性前列腺炎,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手术后尿潴留,血淋;,肠道疾病:肠结核,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阴道血肿 某女,36 岁。产后3日即下身不适,小腹胀痛,继则小便不通,曾用抗生素及导尿不效。头晕,呻吟不止,彻夜不眠。妇科检查发现大血

4、肿堵塞阴道,血肿由阴道左侧壁至穹窿部并向子宫左侧韧带及腹壁处向上漫延至肾区;腹部触诊,于左侧肾区外向腹股沟可触及条形块,质软有压痛,舌润无苔,脉沉略数。,验案举例,辨证 瘀血蓄积下焦。 (阴道大面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而至尿闭),立法 破血下瘀。,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6g,大黄12g,朴硝6g冲化,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g,甘草3g。连服2剂(于18小时内服完)。,疗效 服后下瘀血块约2000ml余,小便亦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痊愈。,方中为何加用当归、党参、三七?,外伤(各种外伤肿痛,早期胸腰椎骨折,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疾病(血管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蛛网膜下腔出血

5、)、精神系统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眼科疾病(慢性轴性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水泡性结膜炎,虹膜炎,眼底出血等)。,B 其它瘀血重证,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大黄、桃仁共为君药,体现攻逐瘀血(热)法 主治瘀血(瘀热)结于下焦证及多种瘀血重证,本方要点,掌握组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理解配伍意义,掌握桂枝的配伍作用; 了解煎煮方法及药后反应。,学习要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底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何为血府?,组成,配伍意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

6、牛膝 当归、生地 柴胡、枳壳、桔梗 甘草,活血祛瘀,理气疏肝宽胸,养血滋阴清热,调和药性,桃仁,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气血同调;消中寓补,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用特点 活血为主,兼以行气,作用部位 上部(胸、胁),症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病机 瘀阻气滞,不通则痛,久而化热。 病位 偏上 涉及脏腑 心、肝、胃,主治 胸中血瘀证,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多梦、呃逆、饮水即呃、不眠、小儿夜啼、心悸、夜不安、干呕、

7、晚发一阵热。,原书所载本方主治病证近20种,使用指征 治疗胸胁部瘀血的常用方,以 胸胁痛有定处,舌脉瘀血征象为证治要点,现代临床应用,本方亦为瘀血证的通治方,随证加减可用于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瘀血证候。(?),此外,久病顽证,病在上部,有瘀血之征者皆可斟酌使用本方。,胸胁痛有定外,舌脉瘀血,某男,36岁,教师。近1年来自觉心悸,失眠,头痛,头晕,胸闷,思维紊乱,健忘;每因心情不佳,病情加重,影响工作。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西医诊为“神经衰弱”。诊得: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弦涩。,验案选录,神经衰弱,瘀血阻络,气血失畅,心神失养,活血化瘀,宽胸理气,辨证,立法,血府逐瘀汤(红花、当归、川芎、赤芍

8、、柴胡、枳壳各10g,甘草3g,生地10g,桔梗5g,川牛膝、桃仁各10g) 剂,水煎服。,处方,三诊 诸症明显好转,记忆力提高。续投5剂,诸证悉除,记忆力恢复,精神如常,能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再复发。,二诊 服药后头晕、心悸、头痛减轻,能入睡但易醒梦多。效不更方,原方加炒酸枣仁、远志各10g,再进3 剂。,按语神经衰弱属中医“眩晕”、“健忘”、“不寐”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样,如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燥湿祛痰,清火熄风等。本例乃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故见头晕失眠,心悸健忘,思维紊乱等症,符合血府逐瘀汤之病机,故投之而获效。,嗳气某男,37岁。患嗳气症10 余年,初未介意

9、。近几年逐渐加重,嗳气频作,不能自已,越想控制嗳气越甚,别无不适。舌黯,苔薄黄,脉弦细。,证属瘀阻气滞,胃失和降。治以活血化瘀行气,用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15g,川芎6g,赤芍9g,生地9g,桃仁10g,红花6g,川牛膝6g,柴胡9g,枳壳9g,桔梗6g,甘草3g。6剂。,二诊 嗳气已近乎消失,舌黯亦减,苔薄黄,脉弱,守上方3剂而愈。,嗳气一证,临床十分常见,多从气分立论,因瘀血所致者较少见。本例除嗳气外别无不适,察其舌黯,且久病入络,故从瘀血论治,投血府逐瘀汤而效。,按语,王清任的“五逐瘀汤”,掌握本方组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掌握本方由何方化裁而来,并理解其制 方原理 了解“五逐瘀汤”

10、 组成、功用及主治证候 特点,学习要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主治 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血瘀证者,组成 生黄芪四两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病机,补气,络阻,血瘀,气虚,立法,通络,活血,气虚血瘀,生黄芪四两,重用黄芪为君,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配伍特点,初服不宜过重,久服渐增,愈后继服。,黄芪用量,使用指征,中风后遗症,肢体萎软,遗尿或脉象虚弱,舌质淡或有瘀斑、点者。或其它疾病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偏瘫日久,疗效不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 下肢痿软者,加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 头昏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石决明、代赭石以平肝熄风。,加减法,掌握组

11、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掌握黄芪的配伍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联系本方配伍进一步理解气与血在生理、 病理与治疗上的关系。,本方要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本方为何以柴胡配伍大黄为君药? 2.本方治证病位偏上,为何重用攻下之大黄? 3.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可治疗胁肋瘀血证,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4.本方与桃核承气汤均可攻逐瘀血,但主治证 候却异,为什么?,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 桂枝 当归 川芎 芍药 丹皮 阿胶 麦冬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组成,用药特点 温清通补并用,冲任虚寒,瘀阻胞宫,新血不生,阴虚生热,主治,寒热虚实错杂证,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君)归、芎、芍、

12、丹皮活血调经,清虚热 阿胶、麦冬养血滋阴,止血 人参、甘草补气生血 半夏、生姜降胃气,通冲任以调经;,配伍意义,妇女月经不调 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临床应用,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黯红,脉细涩,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本方提要,治疗产后寒凝瘀阻证之名方; 证候特点为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重用全当归化瘀生新,为君药,故有 “生化”之名; 全方温经、补血、祛瘀并用,被誉为 “产后主剂”,“血块圣药”; 热证不宜。,吴鞠通:“近见产妇腹痛,医者并不问拒按喜按,一概以生化汤从事;甚至病家亦不延医,每至产后必服生化汤十数帖,成阴虚痨病,可胜悼哉!余见古本达生篇中,生化汤方

13、下注云:专治产后瘀血腹痛,儿枕痛,能化瘀生新也。方与病对,确有所据,近日刻本,直云治产后诸疾,甚至有注产下即服者,不通已极,可恶可恨”。(温病条辨卷5),活血祛瘀剂一览,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下焦瘀热证 寒凝血瘀证 外伤瘀血证,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桃核承气汤 温经汤、生化汤 复元活血汤,第二节 止血,1、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为何?,热迫血妄行,气虚不摄,瘀阻络损,出血之本,3、使用止血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本类方剂组方结构如何?,止血药为主,配伍治本之药,凉血止血 益气摄血 化瘀止血, 见血休止血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防止血留瘀,止血之剂寒凉、收涩,或止血过急,均易致瘀;离经之血即为瘀

14、血,故常酌配用活血化瘀药物,或选用化瘀止血药物。,十灰散,十药神书,1、十味炭药组成,收涩止血力强; 2、诸药性多寒凉,属凉血止血之剂; 3、收涩凉血止血之中,兼有化瘀、清降之功,可使血止而不留瘀,适宜于治疗气火上冲之上部出血证。,组方特点,1、本方若作汤剂,可配入犀角地黄汤。 2、本方属治标之剂,不宜久服。 3、出血患者,除服药外,应嘱其静卧,消化道出血者,宜流质饮食,甚则暂时禁食。,使用注意,京墨,又称贡墨,不仅系古代宫廷工书诗画所用之上品,而且亦为急救止血之良药。京墨的止血作用,有其充分的药理根据。古制京墨,多以松烟和入皮胶汁或糯米汁,或酌加香料而成。如宋寇宗奭谓:“墨,松之烟也”(本草

15、衍义)。,“京墨”释义,明李时珍亦谓:“上墨以松烟用木芩皮汁解胶和造,或加香料等物”(本草纲目)。清汪绂指出:“墨,珍之者加入珠、金、冰、麝,陈久为良”(医林纂要探源)。由此可见,京墨的选料与制作颇为考究,与普通所用墨之低劣者截然不同。,松烟即松枝烧后的油烟,本身具有止血、消肿、生肌、疗疮等作用。加入皮胶汁或糯米汁者,因皮胶(如驴皮胶或其它皮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养血止血之功;糯米亦为补肺止血之佳品。若适量加入珍珠、冰片、麝香之类,则清心凉血,活血止血之功尤著。 所以,近代有释此乃黑能胜红,或嗤之以无稽之谈者,皆是对京墨不甚了解之故。,咳血方,丹溪心法,主治“木火刑金”之咳嗽痰中带血。 使用指征

16、:咳痰带血,心烦易怒,舌红苔黄, 脉弦数。 立法在于清肝肺,化痰止咳,治本以止血。 若出血量多者,可煎汤送服十灰散。,本方提要,海粉为海兔科动物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为名贵海产品,既能食用又能药用。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养阴,软坚消痰之功,治肺燥喘咳,瘿瘤,瘰疬。明代景岳全书、医方考均用海粉,“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行痰”(医方考卷3)。,“海粉”释义,清代汪昂则将“海粉”改为海浮石,“海石软坚止嗽,清水之上源”(医方集解理血之剂)。 海石性味咸寒,清肺火,化老痰,软坚散结,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二药作用相似,而海粉难觅,海石易得,故后世多用海石。,小蓟饮子,济生方,主治

17、,制方原理,病机,热聚膀胱,灼伤血络,气化不利,尿血,尿频急痛,舌红 苔黄 脉数,血淋、尿血,淋 证,治法?,配伍意义,热聚膀胱,灼伤血络,气化不利,生地、小蓟 藕节、蒲黄,滑石、木通 竹叶、栀子,当归 甘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止 血 而 不 留 瘀,利 水 而 不 伤 阴,1.使用指征 小便出血(包括镜下血尿),辨证属热证者。(血色鲜红,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等),2.出血日久伤阴,见舌红苔少者,可与何方同用?,临床应用,槐花散,本事方,1.治大便出血之常用方,主要用于肛肠 疾病。 2.本方治证病机乃肠道湿热,伤及血络, 亦属血热妄行之证。 3.注意方中荆芥、枳壳的配伍作用。,本方提要,黄土汤,金匮要略,主治 脾阳不足,血失统摄证 立法 温补阳脾,养血止血,灶心黄土、白术、附子、阿胶、生地、黄芩、甘草,组成,制方原理,灶心黄土配白术、附子标本兼顾 白术、附子配生地、阿胶刚柔相济 黄芩与术、附寒热并用以制燥;止血,配伍提要,黄土汤、理中丸、归脾汤、固冲汤均可治疗脾不统血之出血,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