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材 P140 探究栏目的意图。(1 ) 、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 ) 、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 :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2、教材 P1
2、40 的思考的意图。(1 ) 、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过程中体会利用统计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2 ) 、帮助学生理解表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3、 P141 利用计算器计算平均值这部分篇幅较小,与传统教材那种详细介绍计算器使用方法产生明显对比。一则由于学校中学生使用计算器不同,其操作过程有差别亦不同,再者,各种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都有详尽介绍,同时也说明在今后中考趋势仍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不是利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确实可以运算变得简单。统计中一些数据较大、较多的计算也变得容易些了。四、 课堂引入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
3、的几个问题如下:(1 ) 、请同学读 P140 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 ) 、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 ) 、第二组数据的频数 5 指什么呢?(4 ) 、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五、随堂练习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 50 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1 ) 、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 ) 、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2、某班 40 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答案 1.(1).15. (2)
4、28. 2. 165七、课后练习:1、某公司有 15 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2、下表是截至到 2002 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所用时间 t(分钟 ) 人数0 t10 40 620 t20 1430 t40 1340 t50 950 t60 4部门 A B C D E F G人数 1 1 2 4 2 2 5每人创得利润 20 5 2.5 2 1. 5 1.5 1.23、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辖的 50 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答案:1.约 2.95 万元 2.约 29 岁 3.60.54 分贝年龄 频数28 X30 430 X32 332 X34 834 X36 736 X38 938 X40 1140 X42 260105噪音/分贝807050401520612184频数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