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教案.学案.测案 13、夜莺的歌声设计:马玲 审核人:陈娟 责任校对:批准使用: 创作时间: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教学目标:1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等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的句子。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教学难点: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预习展示:1、读拼音,写词语。chn i qng mi
2、 pn wn nng shn( ) ( ) ( ) ( )sho hu m xi shn yn ku sho( ) ( ) ( ) ( )2、多音字组词。削 xio ( ) 转 zhun ( ) 寒 si ( )xu ( ) zhun ( ) si ( )3、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村庄 ( )的孩子 ( )的树林( )的歌声 ( )地跑 ( )地笑( )地听 ( )地打击(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1941 年 6 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
3、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探究展示仔细地阅读第一部分(一)、揭题、审题1、板书课题,齐读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句中的野兽是指 。你体会到了什么 。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认为 是“蠢东西”,其实,真正的“蠢东西”应该是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
4、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二)、 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 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2、 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
5、、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3、齐读第二部分。(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传递情报)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引导学生用上以下词语,说一
6、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憎恨敌人 临危不惧 热爱祖国 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 坦然自若(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执行新的任务)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拓展延伸1、 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
7、神。2、 夜莺只是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孩子,面对阴险狡诈的凶恶的敌人,他应变自如,毫无惧色,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回归整体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巩固检测一、给深字选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深:指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 (2)指深刻。从外到里距离大。深厚,密切。距离开始时间久。颜色浓。很,极。1.他说的话不多,但含义深。 ( )2.我深信他的工作态度。 ( )
8、3. 深红色的衣服很适合他穿。 ( )4.这条河很深。 ( )5.他住在深山老林。 ( )6.中朝两国人民有深情厚谊。 ( )7.现在正是深秋时节。 (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2在故乡寂莫的日子里,他已渐渐地感到孤独 3他们都折断了腿,残费得不能再作战了 三、择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奄奄一息) (1)街道的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 ) 地弯着腰。(钻、滚、转、打、抓)(2)孩子突然( )了个身, ( )进树林深处,不见了。枪声( )破了林中的宁静。中尉还没来得急( )起手枪,就( )到路边去了。四、缩写句子。1
9、、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2、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五、快乐阅读,回答问题。一天,古代希腊著名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得下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忽然,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但是阿基米得没注意到。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阿基米得的鼻子,这时,他才明白眼前的事情。可是他一点也不惧怕,坦然地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一道题做完,不能给人们留下一道没做完的题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着,举起宝剑向阿基米得砍去。阿基米得大叫一声“我还没做完”,就这样,他离开了这个世界。1、“不能给人们留下一道没做完的题啊!” 这句话说明了 2、下面是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的三种答案说法,请用“ 选出确切的一种。A、表现了阿基米得刻苦钻研的精神。( )B、表现了阿基米得热爱 科学,至死念念不忘 科学的崇高品质。 ( )C、赞扬了阿基米得干事专心致志,临死不惧的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