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预科班 9 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共 70分)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个 3 分,共 9 分) 意象构成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在 对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 象”,才能 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情感为生命,以象为构成。象,是中国美学又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美学的“象”,从来就
2、不等于西方美学的“形象”,毋宁说是“有象无形”、“去形存象”。对于艺术来说,事物的实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表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它可以在人的 头脑中复现, 这就是回忆;也可以在人的 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形器)和表象( 现象)的中国艺术家来 说,就更是如此。于是,“象”在中国艺术这里,就不但不是“ 形象”,也不 单单只是“ 表象”,更重要的还是“意象”。意象是抽离了“形体” 又蕴含着“ 情意”的表象,或者说是“ 有情感的表象”。但必
3、须特别指出,意象决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如西方古典艺术),也非 纯主观的自我表现(如西方 现代艺术)。 显然,这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 现。 意象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意象造型观也是中国独有的 艺术观念,而 诗画艺术则是这种艺术观的集中表现。“ 赋比兴”作为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 “传神写意”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都涉及意象问题。前者讲意象的目的 传达情感,后者 讲意象的特征 不求形似。因为不求形似,所以更注重笔墨;因为传达情感,所以要借助意象。情感靠意象传达,意象靠笔墨构成,情感意象笔墨,这就是中国诗
4、画艺术的基本 结构。无疑,在这里,意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一般地 说,中国诗更重情感,中国画更重笔墨,但它们都离不开意象。正因为它们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诗常有画境,中国画也常有 诗意。 这样,意象就作为一个中介,把诗和画统一起来了。如果说,西方美学讲究的是诗画对立,那么,中国美学追求的则是诗画一体的“诗情画意”,是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 所谓“诗画意境” ,就是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那样一种境界。中国的诗和画都追求这种意境。中国的 诗论讲究的是“ 情景合一”,中国画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情景合一是中国人的 艺术观。在这两种观
5、念的主宰下,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移情”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对象,都不难达到这一境界。 所以,中国的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有了一种交融物我、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比如 戏曲,漫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 仅仅表现为几个极其精彩优美的动作和身段。这和杜诗所谓“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和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 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是一个道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就其融主 观客观、 对象自我、表现再现于一体而言,则是诗和绘画的。总之,它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一种境界。(节选
6、自易中天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有删改)1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可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B所谓“意象”,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它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C意象,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也非纯主观的自我表现,更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抽离了“形体”又蕴含着“情意”的表象。D作为以传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的“赋比兴”和作为不求形似的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的“传神写意“都涉及到意象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
7、,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借助于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象为构成。B心理学研究证明,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和表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C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境界就是中国美学追求的所谓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D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物我交融、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美学的“象”,与西方美学的 “形象”不同;西方美学的“形象”只是事物反映的“表象”,而非中国美学的“意象”。
8、B中国诗重情感,中国画重笔墨,但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的诗论讲究 “情景合一”,中国画论讲究 “天人合一”。 C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移情 ”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对象,都很容易达到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 。 D中国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都有意境可言。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二)科普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每个 3 分,共 9 分) 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 为它凝聚着人类 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 类自
9、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 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 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 们形象地称建筑是“ 石头写成的 历史”。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 轻松、 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 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
10、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 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 ,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 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
11、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 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4第二段中加点的“某些特定的内容”指的是A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12、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容。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演变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B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但是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C文章结尾提出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学法则入手来研究建筑美学。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6根据
13、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B把研究建筑美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将对建筑设计产生有利影响。C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D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一)文言文阅读(22 分)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
14、词气,有 风仪。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 抚琴咏诗,自足于 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 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缄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 叔夜志趣非常而 辄不遇,命也!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15、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 谓曰:“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 以为师,弗 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 于今绝矣!” 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 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
16、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选自晋书嵇康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高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0 页)A其先姓奚 先:原先,原来B故往造焉 造:拜会C遂并害之 并:一并,一起D康善谈理,又能属文 属:撰著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嵇康有独特个性的一组是有奇才,远迈不群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 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善谈理,又能属文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因山名而得姓,虽早年丧父,但博学多才,后来还做了魏国宗室的女婿,担任了中
17、散大夫一职。B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C贵公子钟会慕名去拜会嵇康,二人之间的对话堪称经典,但嵇康的傲然不礼还是令钟会感到多少有些遗憾。D嵇康临刑之时年仅 40岁,当时三千名太学生要拜他为师,他回头看看日影,居然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广陵散,而后从容就义。10用“”给文中加粗的语句断句。(3 分)及 是 言 于 文 帝 曰 嵇 康 卧 龙 也 不 可 起 公 无 忧 天 下 顾 以 康 为 虑 耳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2)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18、。(二)古代诗歌阅读(20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13 题。(6 分)梦元九 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通川、湓水分别是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的谪居之地。1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诗一二句说,早上起来临风一站,心中多么烦闷,因为两地相距太远而不闻朋友消息。B白诗三四句说,昨夜三更梦见你微之不知因何事正想念我呢。C元诗一二句说,你梦见我是因为相隔太远,书信不通,感念你关心我并把梦见我的事告诉我。 D元诗三四句说,我最近得了场大病,心神恍惚,不
19、能自立,只梦见那些闲散的人,偏偏梦不见你这个大忙人。13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思念,只是白诗关切先见主动,元诗答谢更显真诚而直率罢了。B白诗明明借梦表思念,却偏从对方忆自己说起,足见联想神奇;以“惆怅”为诗眼层层推进,贯穿全诗,浑然一体,足见结构之巧妙。C元诗没有顺着白诗借梦的手法表达思念之情,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D两诗的共同特点是用平常之语抒深厚之情,这正如刘熙载所言“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题。(3 分)流莺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
20、,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凤城:这里借指长安。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莺不停地盘旋飞翔,辗转流徙,四处漂荡,不知要飞往何地,也不知要飞到何时。B第二联写黄莺婉转吟唱,自有它的追求,但这春日良辰却未必是它能实现愿望的美好时节。C第三联没有直接写黄莺的漂荡啼鸣,而是通过时空的变换表现出它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D第四联写黄莺知道自己伤春的鸣唱别人是不忍听下去的,于是想飞往长安去寻求可以安身的花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11 分)幽居初夏 陆 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21、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 已过头番笋,木笔 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15.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5 分)_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 分)_ 高二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0 页)(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 1 分,共 10 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_ ,定乎内外之分, _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 (2)_ ,百年多病独登台
22、。 _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后值倾覆, _ , 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4) 蜀道难中诗人以震耳欲聋的飞瀑声和滚石的撞击声从听觉角度写蜀道之险的诗句是:,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写到自己面对同舍生华衣丽服时的心态是: , 。第卷(表达题 共 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车联网作为其产业链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研发和应用如疾风劲草,势不可挡。B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告诉记者,出版社愿意给图书塑封还有一个三缄其口的原因塑封后的图书
23、销量比不塑封时要高一到两成。C阿里巴巴集团长期关注清洁水源和改善空气质量,而“空气与水保护基金”的建立与其自然环境保护的策略是水到渠成的。D社会越发展对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要求越高,社会发展的进程本身就为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创造了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新落成的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是一座集人体、脊椎动物、海洋动物塑化标本收藏、科研、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B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着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为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
24、校”的新目标。C这场以“税收宣传与税收处罚哪个更能增强公众的纳税意识”为辩题的辩论,旨在通过辩论引起纳税人更多地关注税收话题。D当用秀美风光大赚特赚的商业冲动不断膨胀,风景名胜的公益性特征正渐行渐远,已成为不少国人“看不起的风景”和“不再享有的权利”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显然这类词不像以往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得以流行,而且这类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强的政治讽刺意味,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
25、瞬间爆发。“打酱油” 、 “俯卧撑”乃至“被 X X ”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反应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得以派生,A B C D21.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不超过 18 个字。 (5 分)2400 万=100 亿?这个不可能的等式,但在国 际零售业巨头 沃尔玛身上成为现实。沃 尔玛此番大劫源自美国纽约时报周末的一篇调查,此文 报道了沃 尔玛的巨额行贿丑闻,其中称,早在 2005年 9 月,沃尔玛墨西哥公司前高管塞 尔吉奥西塞罗萨帕塔就曾向律 师详细描述了墨西哥子公司如何通过行贿取得在墨西哥的开店许可。沃 尔玛美国总部曾派人赴墨西哥
26、 调查, 发现数百笔可疑支出,总计金额超过 2400 万美元。沃 尔玛涉嫌违反美国反海外腐 败法,行 贿丑闻事件会对沃尔玛产生多大影响?沃尔玛会面临来自监管机构的全球性调查、持续的罚款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离职。行 贿丑闻被披露之后,沃尔玛股价下跌 4.7%至 59.54 美元,市值蒸发了约 100 亿美元,业内专家认为,如果沃尔玛的行贿事件属实,公司的 扩张步伐可能减慢。晨星分析师迈克尔 奇拉认为,行贿丑闻对沃尔玛的影响并不是长期的。22.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6 分)兰亭集序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 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
27、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 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或修长,或 浑圆,突破了隶 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尺幅之内,众相 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 _。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一次,在灯光的映照下,手影大师那双灵巧的手,在墙上不断地演示出孔雀、乌鸦、 绵羊、老虎等动物。手影大师精彩的表演,让我认识到: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手的影子,它可能是孔雀的美丽、乌鸦的丑陋,还有可能是绵羊的温良、老虎的凶恶。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一个人的影子,也不一定是他本人。生活中很多有哲理的现象,能 让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读了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有何思考?高二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