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42640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70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公开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目标1.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2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身”,实际上指的是自己、自身。“境”,指的是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境界。“置”,则是“把放在”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这四个字就是说把我们欣赏者自己放到诗的意境中去。,“置身诗境”:,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主题悟读】,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

2、者的感情。,“缘景明情”:,“缘”,沿着,顺着。“景”就是景物,诗歌写的内容。“明”,弄明白,读懂。“情”,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志”。这四个字是说根据诗歌写的景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欣赏的一种通常方式:意象 意境 思想情感,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诗歌形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咏雪 唐

3、张打油,简析: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情景。“江山”、“井”、“黄狗”、“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登 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象:,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

4、国君,思乡,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什么是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常见意境举例,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登 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象:,意境:,情感:,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长年

5、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猜一猜,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它极其出色的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景与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有28个字。它生动的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 .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游子看到这种景色会有何感受?,渲染悲凉气氛,触动游子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这幅画恬静优美,游子看到又有何感受?,人有我无,乐景写哀情,思乡之情更进一层。,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悲愁凄苦, 无以复加。,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

6、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鉴赏意境关键点:景和情,课堂练习,模块测评第24页1619题,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一、诗文扩写式赏析,基本方法: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试用上面方法扩写诗句,例:大漠浩瀚,在这无边的苍茫之中,一缕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

7、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感慨万千。,二、品味情景式赏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氛围。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切忌空

8、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怎样感伤。,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日 江 山,风 花 草,融泥 燕子,暖沙 鸳鸯,春风和畅 百花竟放 风送花香,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明丽阔远,温馨和谐,明净绚丽的初春风景图画 表达对初春景色的喜爱,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三、炼字意境式赏析,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9、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

10、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自主赏析,释 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1、迅速阅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2、结合注解及课后研究探讨题理解诗歌,描绘出山中或江边的画面。 3、作者是喜欢江边景还是山中景?从哪些地方可

11、以看出?,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身居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从船上到岸上再到鹿门山中,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江边之景,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

12、往。,世人返家 自归鹿门,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在这个天地里,幽人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却有着自来去的超逸脱俗和自由。,借写夜归鹿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诗旨:,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40岁时,游长

13、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为与朋友喝酒而错过了与韩朝宗的约定。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禀性孤高狷介,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心,却又不愿折

14、腰曲从。当他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后,就放弃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合污的清高。相传,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孟浩然的“隐逸”,隐逸有他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把握意

15、境(景 、 事、情),理解 词义、句义,鉴赏,古诗鉴赏,评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读 懂 诗 歌,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这次的归隐,似乎是他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诗人并不是被逼出走,落荒而逃,也不是愤然离去。正是这种从容的心境,才使诗人在出发时第一眼

16、看到的就是平和清静之景。,车马“闲闲”从容的心情,河水长流、草木繁生平和清静之景。,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流水”、“暮禽”都被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有人的感情:怕诗人路上孤单,与诗人结伴同归。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缓缓地流淌着,陪“我”前行;黄昏中的鸟儿飞回草木茂盛的沼泽,伴“我”一道回家栖息,有流水和鸟儿的陪伴,诗人悠然自得。但归途漫漫,仍不免孤单。渐渐地,他的心绪开始低沉,这时的他看到:,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归途中会遇到很多东西,诗人独独选择了这些。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归隐之地嵩山渐渐就在眼前,诗人心中开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

17、的悲凉。,充满凄凉色彩的景物,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感情趋向冲淡平和,事实上,王维隐居嵩山的时间并不长。次年,他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隐居生活。,知 人 论 世,虽然决意归隐,但终究是失望而归,失落而归。回顾王维前三十多年的经历,并不得意。虽少年得志,却屡经曲折;人近中年,却青春赋闲。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黯然收场,怎么不叫人心生悲凉?王维之前也曾在诗里劝慰友人孟浩然归居田园:“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18、”(送孟六归襄阳)但对于王维这样一个想象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无法全然超脱地面对这次的归隐。,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异: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的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惟”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

19、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赏析推荐作品,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炊烟渐起,蒸藜炊黍,男人劳作,女人忙碌,怡然自乐,一派生活气息,动人生活图景。 (农家生活),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自然图景) 水田漠漠(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白鹭飞(色、形) 夏木阴阴(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黄鹂鸣啭(色、声)有声、有色、有形,层次清楚,画意盎然,自然之景,“诗中有画”。,独处深山,观

20、木槿朝开暮谢,悟人生短暂;远离尘世,折露葵清斋素食,享闲情逸致。,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与人无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脱凡绝俗,悠然自乐。,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文本素描,久雨之后,辋川庄的空气里流淌着湿湿的凉意。炊烟从柴房的檐棂中缓慢飘出,又洒散在丛林的上空。藜黍清香四溢,妇人家匆匆盛好饭菜,急急的提篮赶往田头,为早耕的男人送去一份关爱和温馨。白鹭总闲不住,不时在布满积水的平畴上飞跃,如雪的身影,在绿绿的庄稼中起起落落;偶尔也展开双翼,为广漠的天空印上一串自由飞舞的翅膀。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黄鹂鸟象位害羞的少女,躲藏在绿色的帷幕背后,唱出婉转的歌。,诗人独栖

21、空山,澹泊的目光在一枝木槿花上流连。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不正如这株朝开暮谢的木槿吗?在幽静的松林中择石而坐,或与白云对弈,或听柔风涛语,饥时采绿葵而食,清茶淡饭,其乐悠悠。早去机心的诗人,唯有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皈依佛门、随缘任遇的心境,不想再与人争长短、与世比高低。这样的生活,还会遭到谁无端的猜忌和怀疑呢?诗人不禁为自己无奈的选择摇了摇头,稍后,又面带禅意地笑了。,登岳阳楼,杜 甫,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

22、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颔联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 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 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多变化,沉郁顿挫。,用衬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

23、洒脱,豪放飘逸。,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菩萨蛮,菩 萨 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明确: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之情。,诗中的江南

24、是怎样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一种理解是: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一种理解是: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如何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25、,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菩 萨 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比较阅读,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