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4-21,9:00 首次病程记录病例特点:1.中年男性,往有“高血压”病 6 余年,服药治疗。2.患者于最近 5-6 天无明诱因地出现头晕,非旋转性,无耳鸣、耳聋,头痛,阵发性,搏动样,无恶心、呕吐,口角无歪斜,言语清,肢体活动无障碍,无心慌、心悸,在家自服降压药(降压胶囊、尼福达等)治疗,效不佳而入院。3.体检:T 36.4 , P 89 次/分 ,R 20 次/分 ,BP 190/100 mmHg ,神志清,精神不振。口唇无紫绀,口角无歪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89 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4.颅脑 CT 基底节区见小片状低密度影 EC
2、G 窦性心律 多导联 ST-T 改变初步诊断:高血压(3 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依据:1. 头痛、头晕 5-6 天。2. BP 190/100 mmHg 精神不振。心率 89 次/分,心音低钝,无杂音。3. 颅脑 CT 基底节区见小片状低密度影 ECG 窦性心律 多导联 ST-T 改变4. 往有“高血压病”鉴别诊断: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浆及尿醛固酮增多。2. 嗜铬细胞瘤 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发作期间可测定血或尿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 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治疗计划:1.II 级护理。2.低盐低脂饮食。3.控制血压、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4.完善入院相关检查,以利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