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联系、发展、全面、创新),(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单元导航:,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 会 发 展 的 规 律,学习提纲(P86-88),1.社会历史观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观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以往的社会历
2、史理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历史唯心主义 (唯心史观),思考: 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和 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 和唯物辨证的 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历史观,思考: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作出科学的阐述?,克服旧的社会历史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从物质资料的
3、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即从社会存在角度去理解。,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从而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1)社会存在,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内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政治思想法律
4、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A.科学发展观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一选:,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法律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F.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我国,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社会存
5、在,社会意识,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下 雪 了,城里的孩子真是好,有高楼、小车和电脑,还能天天上学,吃汉堡,幸福享不了,山里孩子真是好,有高山、白云和小鸟,可以不上学,不用辅导,幸福享不了,说明了什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 P88专家点评),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012年度流行热词 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我爸是李刚、你应该知道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蒜你狠系列、蚁族、逃离北上广、N连跳,2013年度流行热词 萌萌哒 伤不起啊,坑爹啊,HOLD住,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你懂的,穿越,小清新,有木有,杯具,悲催,肿么了,我也是醉了,不同年代的流行热词说明了什么?,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
7、意识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014年度流行热词 小苹果, 小鲜肉,有钱!任性!“法”,“反腐”,“失”, “马航”,“赞”,“APEC蓝”,“暖男”,“埃博拉”.,2015年度流行热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吓死宝宝了(本宝宝)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怪我咯;明明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等,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和爱心。,北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8、,(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9、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一个人有什么
10、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 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6、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疑难点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联系,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
11、唯心主义,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小结,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A,1 2005年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其中包括“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单身贵族”、 “黑哨”、“拒载”、“另类”、“埋单”、“排行榜”、“票房”、“前卫”、“上班族”、“上网”、“刷卡”、“下课” 、“追星族 “博客”等等众多词语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近年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
12、,“北京咳”、“坑爹假期”、“十里霾伏”等成为2013年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新名词“北京咳”、“坑爹假期”等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C,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二、社会基本
13、矛盾运动,学习提纲(P88-90),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机器计算机自动化,生产工具的发展史:,生产力,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 “封建主”与“资本家”,注意点:含义,探究活动(五)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14、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1)、地位: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原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变
15、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6、,(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
17、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今天,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同类合并项,生产工具 生产对象 人物质资料所有制 分配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18、 哲学思想 意识形态,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CDGH,(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一年越过温饱线,,1978年12月,“十八户”的当家人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摁下了生死手印,分田到户。在摁满手印的“秘密协议”上,歪
19、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万一走漏风声,队干部为此蹲班房,全队社员共同负责把他们的小孩抚养到18周岁。,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大获丰收,交售给国家的粮食“差不多完成了二三十年的任务”。,合作探究:,2、“大锅饭运动”的失败和包产到户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结合历史知识,谈谈“大锅饭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这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怎样的辨证关系。,结合材料,概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影响。,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
20、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1)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
21、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3)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两
22、个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在社会中的地位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矛盾和规律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小结,1、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B,2、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
23、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C,20年没过富裕坎。,“小岗村和过去相比,变化翻天覆地;但和其他先进村相比,差距很大。过去这么多年,小岗村错失了好多发展致富的机会。现在农资价格涨得快,单搞农业生产、靠种地很难致富”。,“小岗应该合起来,一家一户是不适应的!” 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分享感悟:,1、回顾
24、小岗村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合分合,2、这是否说明小岗村又回到了过去?为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3、小岗村发展中遇到了哪些矛盾?她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4、小岗村发展中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学习提纲(P91-92),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3.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解决 4.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和作用,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
26、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和作用,小结,一、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正关系,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