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驿路梨花》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635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驿路梨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驿路梨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驿路梨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驿路梨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驿路梨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 5驿路梨花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记叙顺序的学习理清作者行文思路;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感受作者在文章中的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引导学生,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感受作

2、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理清记叙的顺序,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探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的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又见证了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呢?通过预习,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二、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2 / 5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记叙顺序的学习理清作者行文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引导

3、学生,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 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作品有边塞烽火 芦笙恋歌鹿衔草等。2.基础字词驿路 y 撵 nin麂子 j 修葺 q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制竹器的竹条。麂子:一种小形的鹿,善跳跃。恍惚:不真切;不清楚。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屋覆盖房顶。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3.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8)写“我们”深山行,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第二部分(9-12)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

4、历。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4. 自主探究(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想想,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过程来叙述,下面的材料应该怎样安排。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123 / 5345(2)作者按照“我”和老余的见闻来安排故事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用“我”和老余的见闻、行动来组织材料,把十几年的事浓缩为一晚一晨,整个文章悬念迭出,平中见奇,层层深入,扣人心弦。而如果按照建造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叙述,时间跨度十几年,就容易造成庞杂拖沓,失去了故事应有的魅力。可见作者在安排故事上的高妙。(3)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的悬念和误会,并简要分析第一次悬念:第 8 段

5、“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一次误会:第 14 段“主人回来了!” “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是送粮食来的。第二次悬念:第 17 段“主人家是谁?” “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二次误会:第 29 段“她一定是梨花。 ”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第三次悬念:第 32 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研读课文1.课文几处写到梨花?作用分别是什么?同梨花姑娘有什么关系?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

6、处处开”的诗句的作用?联系全文,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用意?第一处:第 4、6 段(实写) 。作用:表现作者欣喜的心情,令人充满希望。第二处:第 27 段(虚写) 。 “香气四溢” ,从嗅觉角度渲染梨花美,以梨花衬托人物心情。第三处:第 37 节(实写) 。深化中心。 “梨花”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4 / 5“处处开”喻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也是哈尼族姑娘梨花,这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衬托人物的心灵美。“驿路梨花”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这是以物喻人,自然梨花与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

7、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主题。结尾引用宋诗的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让深化了主题,人花相应,升华了主题。2.你认为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探究一:解放军战士。因为这小茅屋是解放军战士在十多年前路过时砍树割草建起来的。探究二:梨花姐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探究三: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有着一种为人民服务、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这正是文章所要赞美的。3.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是将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 “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

8、习雷锋、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五、课文小结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六、布置作业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2.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写一篇 300 字的日记。5 / 5附: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妹妹 梨花 解放军小茅屋的主人雷锋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