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6275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磁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单元 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乐于表达和交流。3、激发探究兴趣。【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说。 (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

2、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 。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3、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1)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2在黑板上。(2) 、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1、形状(1)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图片出示)(2) 、这么多不

4、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 、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2、用途(1) 、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 、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1) 、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 、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 、交流汇报。四、总结延伸: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

5、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2、磁铁有磁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

6、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3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 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如:金属?铁?)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 。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 (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2、我们小组

7、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 (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 (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3、交流汇报。4、小结。(1)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 、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1) 、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

8、等)(2) 、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3) 、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4) 、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5) 、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 。三、隔物吸铁:1、引入研究。(1) 、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2)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

9、。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3) 、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2、实验设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 ,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 (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44、汇报交流。5、小结。(1)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 、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 (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2、

10、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 年版 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 年版 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 1角的是铝币,2005 年后的 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 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

11、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3、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12、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1、 (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

13、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1) 、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

14、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 A、B、C、D、E 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 、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3) 、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4) 、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

15、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8、小结。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三、磁铁两极的研究: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

16、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6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 A、B、C、D 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4、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教学重点】能有计划

17、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教学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 A、B、C、D 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 )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二、磁极与

18、方向: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 (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制物体。 )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5、汇报交流。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 N极,指南的一极叫 S极。77、运用。上节课,我们用字母 A、B、C、D 给磁铁的磁极做标记,现在还需要这样吗?可以怎么修改呢?(用“南” “北”或“S” “N”做标记)学生动手自己找出上节课使用的没有标识的磁铁的南北极并添加新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