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视中小企业商业精神中国汽车服务业总商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乔永锋商业精神是激励商业经营者奋发向上的斗志,更是对特定商业环境的感悟,还有把握控制局面的本领。中国的现代商业精神谈的更多是敬业、诚信、节俭,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注重“应变”的民族,从“中庸”到“猫论” ,其核心就只有一个字:变,叫“变而通之” 。这种“变通之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可以用三条原则来概括:第一,在战略思考上,没想明白就要上;第二,在运营执行上,有条小缝就要钻;第三,在关注重点上,没有规模就要死。经营者自己最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做大,什么时候应该做强,什么时候应该做得不大不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好拉“关
2、系” ,精通“关系学” ,拥有“关系万千重” 。关系,可说是中国商业精神中的土特产。做生意不懂关系,无异于一只白薯。 “关系” ,看起来充满自然经济中未开化的血缘气,成为管理学中的 TCP/IP 协议。一位美国硅谷专家认为,硅谷之所以不同于美国其它地方,取得奇迹,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人、印度人带来异域商业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关系”有关。其实,关系并不是东方商业精神的真正精髓。比如,中国商业精神中,还有其它一些与美国人的管理思想格格不入的东西,但确实能成就中国商人,例如云南“钱王”王炽领悟出的商道竟是:“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
3、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 。但道德经管这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另一方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些都需要西方人琢磨是什么意思,什么逻辑,属于什么管理体系。我觉得中国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具有五项商业精神:激情、悟性、拿来、实践与控制。激情是一种力量,是把企业推向成功彼岸的源动力。如果小富即安,就不可能有持续地发展,只有不断地赶超,不断地否定自我,才会实现超常规的发展。有激情就会上下求索,这是考验求索者智慧的过程。悟性是一种创新,比任何专业知识与经验更重要,重大的突破往往不是靠常规的思维,而是靠超常规的悟性,依靠这种悟性,往往能从无序中看到有序,从细微的
4、变化中洞察到未来的巨变,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先下手为强,而等到大家都看清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恶性竞争。拿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把别人的成功做法加上自己的理念而推出新的形态。所以,学习是“现实主义”的做法。学习要像一块手机的充电板,即用即充,即充即用。学习要面向实际,每到一处,只要能做到留心、细心、耐心三心合一,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善于感悟。实践是从“想法”到“做法”的惊险跳跃。实践的速度决定了事业的成败。有一个好的想法,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或者即使有了办法也总是顾虑重重而不能快速决定、快速实施,那是注定要落伍的。控制要上升为一种影响力。在金钱与利益面前是十分脆弱的,所以要对人加以控制。控制大局,这是成功的关键元素。但是,控制不光是靠一个人的权威去“紧盯” ,而要靠一个体系去影响,用一种文化去熏陶,所以,控制力必须提升为“影响力” 。中国的商业精神是一个海,需要我们在向企业家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总结。恐怕只有既懂传统,又知现代,还懂商业的人,才能真正总结出来。经营者的智慧与经验是不可以复制的,只有商业精神永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