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37506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节-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北 魏孝 文 帝 改 革,第二课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标要求: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节结构:,(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二)繁盛的洛阳;(三)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经济上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洛阳的繁盛,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改革前北方的经济状况;,近百年战乱,生产遭到严

2、重破坏,土地大片荒芜,(1)成就:北方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2)原因: 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 水利工程的修建 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 民族大融合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2、改革后北方的经济状况;,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 答案: D,二、洛阳的繁盛,思考1:历史上的洛阳是怎么样的?试回顾他曾经作过哪几个王朝的都城?,思考2:为了洛阳的重新繁盛,孝文帝做了哪些积极的贡献?结果?,1、原因: 孝文帝迁都洛阳,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

3、殿。 2、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1)全国的政治中心,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2)规模很大; (3)市场繁荣 (4)专设四通市方便外商,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二、洛阳的繁盛,北魏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说明了什么? 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三、民族关系上:促进北方民

4、族大融合,注意:1、民族融合内涵,(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2、中国民族融合的几个高潮,春秋战国、三国至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1、原因 (1)少数民族迁居中原,通婚杂居。 (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三、北方民族大融合;,2、表现 (1)汉语作为“ ”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2)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

5、合。 3、影响:为 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北魏社会经济的变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1)经济: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洛阳 (2)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政治上: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1、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北魏海外贸易发达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答案: A,2、下图为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这反映了北魏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6、试分析出现该突出特点的原因。答案: (1)突出特点: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活跃。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支持。,3、阅读思考: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材料二 自晋宋以

7、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 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 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

8、涵; 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答案: C,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答案: C,6、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

9、,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 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答案: A,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 答案:(1)措施: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

10、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很多割据政权。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传统,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新成员。与此同时,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穿着打扮、日常习俗模仿胡人,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措施: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 影响: 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 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