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小康的提出: 小康的实现: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 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 达到小康。 总体小康的表现: 从微观上看: 从宏观上看: 总体小康的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特点. 全面小康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 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明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建设新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
2、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 详细P86-87,(一)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二,(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规划,“五个统筹” 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绿色GDP” 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新词典,新词典,“六小工程
3、“ 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是200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首次提出的。,“粮食直接补贴”是把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将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由“暗补“改为“明补“。,新词典,“循环经济” 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在研究中提出,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要求把
4、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为什么?怎样统筹城乡发展?,(4)、统筹区域发展,为什么?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怎样统筹区域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以人为本B、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C、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非典”疫
5、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 A、区域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城乡发展D、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体现在 注重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 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A、 B、C、 D、,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开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一材料表明A、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B、信息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我国信息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D、我国完成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艰巨任务,